人气 14791

工厂生产线不良品的控制方法 [复制链接]

网络 2012-11-6 00:00:00
  1.品质的定义
  1.1品质系一产品或服务的特色和特性的综合体,简单说就是满足客户的需求。品质的范围已由狭义之有形面扩展到包括机能服务等广义之无形面。狭义的品质是产品、服务之质。广义的品质则是指工作之质、资讯之质、部门之质、人之质、体制之质及方针之质。
  1.2品质是由品质特性所构成,例如钢片的表面品质、粗糙度、尺寸精度、机械性质、色泽和包装等,均为其品质特性。
  1.3所谓好的品质,第一要件就是要符合使用,同时要能达到安全和环保的要求,但是否合用须顾客使用后评断,因此品质良否,应决定于顾客而非制造者的宣传和广告。
  1.4品质发展的方向不但是要满足客户的需求,还要更进一步超越客户的需求。
  2.品质管理
  2.1决定品质政策、目标及责任之全部管理功能的所有活动,以及在品质系统内,应用品质规划、品质管制、品质保证及品质改进等予以执行。
  2.2公司的每一个部门应担负起品质管理的责任。
  2.2.1营业部门:市场调查研究与开发、客户询问、需求审查、报价作业、订单变更、新产品规格提供、售后服务。
  2.2.2生管部门:生产排程的管理、仓储管理与运输。
  2.2.3生产部门:制程管制系统的建立与执行、新产品规格审核、检验产品是否合乎订单需求、生产绩效提升及技术改善以及生产问题的排除。
  2.2.4品管部门:品质制度的构建和推动、品质沟通和协调、品质资讯搜集和应用。
  2.2.5管理部门:人力发展、教育训练、人员管理以及管理制度的改善。
  2.2.6财务部门:品质成本预算及执行控制,财务资讯系统构建和执行及财务管理改善与问题排除。
  2.3顾客是生产者的衣食父母。站在生产者的立场,我们必须提供顾客最好的产品与服务。首先必须听取顾客的声音,了解顾客的需求。建立以顾客为核心的管理,首先要知道顾客是谁?在哪里?广义的顾客是指外部顾客与内部顾客。外部顾客是指购买我们产品的顾客;内部顾客的认定是以投入及产出的观念来看,下制程的单位就是我们的顾客。
  3.品质的观念
  3.1品质的三不政策:不接受不良、不制造不良、不流出不良
  3.2客户的概念:下工序是客户
  3.3品质的发展:QI→QC→QA→TQC/TQM→GWQC(品质检验→品质管制→品质保证→全面品管→协力品管)
  3.46δ/PPM管理─过程管制/持续改善:设计品质/制造品质/服务品质
  3.5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积极主动,沟通协调;尽心尽力,服务快速;追根究底,品质优先;创新产品,顾客满意。
  4.品质管理演进的历史
  品质的历史面品质的观念面
  作业员→领班→检验员品质是“检查”出来的
  ↓↓
  统计品质管理品质是“制造”出来的
  ↓↓
  品质保证品质是“设计”出来的
  ↓↓
  全面品质管理品质是“管理”出来的
  5.全面品质管理的内涵
  5.1为有效实施品质管理,有关市场调查、研究开发、产品企画、设计、生产准备、采购及外包、制作、检验、销售及售后服务,以及财务、人事、教育等企业活动之所有阶段,经营者、管理者、督导者、作业者等企业之全员都必须参加与协助。以此方式实施之品质管理称为全面品质管理TQM(或称TQC)。
  5.2高阶层需透过领导来激发人的潜力、提高士气及塑造企业品质文化,以增进经营绩效。透过管理策略来规划公司远景、拟定公司策略与目标。
  5.3中阶层透过规划、组织、领导及控制来完成使命。拟订达成目标及策略的计划与执行方法。作业标准的建立与落实、问题的反映与解决,现场作业绩效的搜集、整理、分析和比较,以快速展现问题,掌握解决的基石。
  6.标准化的推进及管理
  标准化是品质改善之根基,没有标准化,实毋庸奢谈改善。
  7.PDCA循环图
  标准化的推进及管理可分为:标准制定(P),标准实施(D),标准评估检讨(C),标准修废(A)。
  PDCA循环图
  计划P
  处置A实施D
  确认C
  8.QC工程图
  将产品的制造过程以流程图表示,并且明确列述各制程中的管制要点及控制方法。对于各制程以何种顺序排列、在何处、由谁利用何种料来进行管理等等项目,汇总于一张图表,使人一目了然。其要项包含流程图、工程名、管理项目、品质特性、规格值、检查方法……
  9.基本统计观念
  透过统计的概念、机率的分析,加以搜集、分析及解释资料,寻找其规律性、因果关系,用以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往往在个别的事件或现象中找不到任何规律的蛛丝马迹,无法对其预测;但若观查或研究一系列或一整组,就有可能找到其间的规律性,可以针对其未来的轨迹作预测。
  10.品质系统
  品质系统是包含组织中所有活动的元素,始于顾客的需求、终于顾客。并以最大效果以满足顾客之期望,令各项作业依照既定品质保证系统执行及维持。内容包含:市场研究、行销规划、研究设计、采购、生产管理、制程作业、检验测试、储存包装、运输、服务。
  11.品质系统文件之架构如下:
  品质手册→一阶文件程序文件→二阶文件
  作业说明→三阶文件记录、表单、报告、档案→四阶文件
  12.国际标准ISO9000品质保证系统
  ISO国际标准组织简介
  ISO为“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之简称。创立于1947年2月,总部设于瑞士日内瓦,由世界各国标准机构参加为会员所组成,为制定与发行国际标准的机构。
  ISO国际标准由ISO所属各类技术委员会负责制定。每一会员国对某类技术委员会所掌理的项目有兴趣时,皆有权派代表参与该委员会。政府或非政府之国际组织其与ISO建立联系关系者,亦可参与ISO标准之制定。
  13.抽样检验
  13.1抽样检验的由来:二次世界大战刚开始时,美国迫切需要把平时产业转变为战时产业。虽然当初品质管制已相当盛行,特别是管制图已在工厂普及使用,但因大量的军需物资必须供应,而检查员又非常缺乏之下,军需物资的购入及验收,就不得不采取一个即经济又实用的方法,抽样检验的方法由此应运而生。
  13.2抽样检验的定义:从群体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样本,经过试验或测定以后,以其结果与判定基准作比较,然后利用统计方法,判定此群体是合格或不合格的检验过程,称为抽样检验。
  13.3用语说明
  13.3.1交货者及验收者:提出制品一方为交货者,接收制品一方为验收者。在工厂制程中,前一制程可视为交货者,后一制程为接收者。
  13.3.2检验群体:所提出之同一生产批(LOT)的制品为检验群体,简称群体,群体的大小(多少)以N表示。
  13.3.3样本:从群体内随机抽取部分的单位,称为样本,样本的大小以n表示。
  13.3.4合格判定个数:作为判定群体是否合格的基准不良数,为合格判定数,符号以C表示。
  13.3.5合格判定值:作为判定群体是否合格的基准均值,为合格判定值,符号以—XU或—XL表示。
  13.3.6缺点:制品的单位其品质特性不合乎契约所规定的规格、图面、购买说明书等要求者,为之缺点。缺点一般可分为:
  13.3.6.1致命缺点(CR):有危害制品的使用者及携带者的生命或安全之缺点。
  13.3.6.2严重缺点(MAJ):不能达成制品的使用目的之缺点(影响使用功能)。
  13.3.6.3轻微缺点(MIN):并不影响制品使用目的之缺点(影响外观)。
  13.3.7不良品:一般制品均有多种品质特性,而这些品质特性里,所特定必须检验项目,称为检验项目。如果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检验项目不合乎规格时,这个制品就被判定为不良品,全部检验项目都合乎规格的制品叫良品。
  13.4抽样检验的型态分类
  13.4.1规准型抽样检验:主要是以同时考虑交货者及验收者的利益和损失,而判断群体的合格与不合格为目的。
  
  
  
  
dolphii 2019-5-18 10:27:06
我是个凑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goodmother 2019-5-28 21:42:24
前排支持下了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3:05 , Processed in 0.2579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