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13491

解读精益生产理论与实践(一) [复制链接]

未知 2013-1-30 00:00:00
一、精益生产的起源
  1908年,世界著名的T型汽车诞生。福特设想像生产别针和火柴那样生产T型车。因此为生产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并将改进后的生产方式称为大量生产方式MP。其特点:
  (1)产品、零部件标准化,装配的简单化
  (2)在劳动组织上,最大限度地采用分工的原则
  (3)采用流水生产线生产方式
  (4)在组织结构上,追求纵向一体化
  总装每辆轿车的工时由750分下降到93分,减少88%;每台发动机所需要的工时由750分下降到226分,减少62%。从此开始了大量生产的时代。大量生产大幅度地降低了汽车成本(T型车刚出现的1908年,价格是850$,1926年为290$),社会需求的猛增,又进一步刺激了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从1908年的每辆车514分钟(8.56小时),到1914年流水生产线每辆车1.19分钟。推动了世界汽车工业的进步。
  大量生产创造奇迹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缺点:缺乏柔性是大量生产致命的缺陷,纵向一体化的组织结构形成了臃肿官僚的“大而全”体制,以过量的库存、过多的供应厂家、过多的工人、过大的生产场地、作为连续生产所必须的缓冲加大了库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汽车工业开始起步。1950年春,丰田汽车公司的新一代领导人丰田喜一郎一行到世界最大而且效率最高的汽车制造厂——福特公司鲁奇工厂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认真考察。回国后,经研究,得出了结论,大量生产不适合日本。丰田的管理者将精力集中于生产过程的整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精益生产方式起源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因此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1984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集中了一批各国的高级专家,研究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做法。1990年,美国MIT发表了一个“国际汽车共同研究报告”,将丰田生产方式命名为LeanProduction。并将LP与欧美传统的大量生产方式(MP)进行比较。写成了《改变世界的机器》一书。开始了精益生产的旅程。
zxyysgb 2019-5-26 14:51:17 来自手机
我是个凑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2-24 18:37 , Processed in 0.23827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