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16853

精益生产培训试题 [复制链接]

未知 2013-3-25 00:00:00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将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
  1、解决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精益生产追求的目标: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的获取________,终极目标是____________,尽善尽美,永无止境地追求___________。
  3、何为七个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__________、按需要的_______、生产所需要的_______,故又被称为准时制生产、适时生产方式、_______生产方式。
  5、精益生产方式的两种生产方式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6、精益生产五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流线化生产的8个条件是:(1)________流动;(2)按工艺流程布置设备;(3)生产速度________;(4)多工序操作;(5)员工________;(6)走动作业;(7)设备小型化;(8)生产线________形化。
  8、三现主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判断题:(每空1分,共20分):在错误的题目括弧中打“×”在正确的题目中“√”。
  1、精益生产管理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
  2、做现场5S管理是做好精益生产的前提。()
  3、精益生产只适用于制造类企业,不适用于其它的行业。()
  4、精益生产只适用于生产部,而业务部、研发部、采购部、人事行政部则不适合推行精益生产管理。()
  5、精益生产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模式,更是一种生产管理理念。()
  6、实行精益生产模式,能够减少生产资金的占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等,是一种精益化管理模式。()
  7、由于我们生产现场的设备总是用不完,换模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所有不用学习快速切换。()
  8、在设备维修时,最重要的是把设备维修好,让其保持正常的生产,维修记录做不做都行。()
  9、价值流分析是一个重要的精益生产改善的工具,分析的过程包括从接收订单到产品出货的全过程。()
  10、5S起源于日本现场管理,目的是让员工养成一种好的做事的习惯。()
  11、库存过多把企业里的所有问题掩盖了;占用流动资金;占用面积;过多搬运;造成大量成本等等,一个企业的库存有多高,企业的问题就有多少,因此,万恶库存为首。()
  12、检验工作是保证客户没有退货或投诉,因此,检验是一种增值的活动。()
  13、关键零部件具备的特征:①路径最长;②价值比例较高。()
  14、生产部人员要学会自主保全,减少对维修人员的依赖。()
  15、在工厂中常见的三种搬运现象:倒箱、临时摆放、两次搬运。()
  16、管理不是管理人,是帮助人,支持人。现场班长,提醒他、帮助他、改进他。()
  17、消除浪费的根本办法:精益生产,持续改善。()
  18、实施精益生产变革的过程中,应该把精力放在组织或设备上面,而不是产品和产品需要上。()
  19、拉动式生产是按照客户的需要拉动产品,而不是把客户不需的产品硬推给客户。()
  20、任何商品或服务的创意、订货和供应都不能形成流动。()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价值只能由决定:()
  A、生产者B、最终客户C、供应商D、老板
  2、在精益企业中,实施订单过程中()是精益团队的核心成员。
  A、采购人员B、销售和计划人员C、物流人员D、技术人员
  3、下列关于5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素养是5S的基础,没有素养,前面4S就没有保障。
  B、5S管理与精益改善没太大的关系。
  C、三流的企业有人仍没人扫,二流的企业有人仍有人扫,一流的企业没人仍不用扫。
  D、5S就是创建一个安全、有序、干净、高效能的工作场地的一个方法。
  4、一盒或可乐罐子和制罐用的铝拿起、放下30次,从客户观点来看是不增加任何人价值,属于()
  A、库存的浪费B、等待的浪费C、搬运的浪费D、停工等活的浪费
  5、已经被证明有效的团队决策方法是()
  A、大脑风暴法B、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法C、质量功能展开法D、鱼骨图法
  6、为使员工能随时看到和了解生产运作的每个方面和状况()
  A、专业技能B、全面生产维护C、错误预防D、可视化控制
  7、推动精益组织转变过程中,以下哪种转变很关键()
  A、管理人员转变B、生产工人转变C、价值转变D、组织结构转变
  8、流动思想的最终目标是()
  A、零库存B、拉动式生产C、“单个流”D、完全消灭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停顿
  9、“拉动”一词是指()
  A、上工序带动下工序B、下工序带动上工序C、上下工序相互带动D、上下工序同步进行
  10、()可迅速实现尽善尽美。
  A、小处着手,持续改善
  B、使在一个完整的价值流上从开始到完成的全部相关部门都做突破性改变
  C、对各项改善实施奖励
  D、花大价钱采购新型设备,建立高效的自动化组织
  11、下列不是5S管理中的“三定”的是()
  A、定物B、定量C、定位D、定岗
  12、()通过对现代超市货架通道的观察,于1950创造了我们现在称之为及时生产(JIT)的新流动管理系统。
  A、丰田佐吉B、丰田喜一郎C、丰田英二D、大野耐一
  13、生产工位按顺序安排,在一个生产单元中产品从一个工位移至下一个,中间没有在制品作为缓冲,这种技术称为()
  A、连续流B、单件流C、顺序流D、快速流
  14、()可以使生产速度和销售到客户手中产品的速度完全同步。
  A、节拍时间B、标准时间C、前置时间D、周期时间
  15、关于整理的定义,正确的是:()
  A.将所有的物品重新摆过。
  B.将工作场所内的物品分类,并把不要的物品清理掉
  C、将生产、工作、生活场所打扫得干干净净。
  D.将物品分区摆放,同时作好相应的标识。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27分,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多选及少选都不得分)
  1、在全员设备保全方面,生产部人员应做的工作是()。
  A、保持设备基本状态;B、修正设备不良设计;C、遵守设备操作规程D、根除劣化
  2、进行精益生产改善时,最重要的是建立改善工作团队,其意义在于:()
  A、做本职工作的人最懂得工作本身;B、员工在自己这个层次也需要做出决策;
  C、精益生产是所有人要参与的事情。D、管理人员不知道如何去进行改善
  3、对班组的绩效考核包括()
  A、效率B、质量C、5S管理D、多种技能
  4、判断增值的三个条件是()
  A、改变形状B、第一次就做对C、客户付钱D、检验
  5、在进行价值流分析时,所应到生产现场收集的数据包括()
  A、工序B、节拍C、换型时间D、工时利用率E、合格率
  6、在进行价值流分析时,绘制现状图包括哪些方面()
  A、需求管理;B、信息流;C、供应链管理;D、制造过程
  7、检验的“三不”原则:()
  A、不接受缺陷B、不制造缺陷C、不交付缺陷D、不储存缺陷
  8、5S的基本内容是:()
  A、整理B、整顿C、清扫D、清洁E、素养
  9、全员生产维护(TPM)体现在以下三个“全”:()
  A、总体全效率B、设备一生的全维护系统C、全员参与D、全体设备
  10、如何保证质量?()
  A、最高层次的是采购质量;B、其次是制造质量;
  C、下策是检验质量;D、最高层次的是设计质量。
  11、自动化三原则:()
  A、第一停止异常;B、第一反应上级;
  C、第二反应迅速;D、第三分析原因,人机分离;
  12、常见的多余动作浪费现象有:()
  A、转身B、弯腰C、找工具、找零部件D、不必要走动
  13、生产部自主保养七步骤:()
  A、设备初期清洁;B、故障隐患与对策;C、制定自主保养标准:
  D、协助下的点检活动;E、自主点检;标准化;自主管理设备
  14、身体动作五级包括:()
  A、手指、手腕;B、肘部运动;C、上肢运动;D、躯干运动;E、走动
  15、物料搬运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多个储存地方、缺少地址系统B、重复检验、工厂布局不好(好的工序是单行道)
  C、日常现场整理不好D、过量生产、没有PFEP计划成本
  16、现场改善可以提高:()
  A、安全B、质量C、成本D、交期E、士气
  17、精益生产三个层次:()
  A、第一个层次,工具类;B、第二个层次,流程、价值流;
  C、第三个层次,哲学文化、团队合作、精益思想D、第二个层次,平准化生产;
  18、过度库存产生的原因有:()
  A、局部优化;B不可靠的过程、不可靠的供应商;
  C、非均衡计划、信息不流畅D、换型时间太长、低的设备利用率、过量生产
  五、简答题:(9分)
  1、精益生产方式认为生产现场的浪费主要有哪些?结合实际工作谈谈你的工作现场存在哪些浪费,并说说你的改善建议。(5分)
  答:
  2、设备保养的六大损失是什么?(4分)
  答:
萌萌的沐小悠 2019-5-26 17:55:51
为保住菊花,这个一定得回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22:20 , Processed in 0.5033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