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造业,8D报告的使用率非常高,我们在生产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各类问题,几乎都能用8D的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
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好8D?
本专栏将对8D进行系统学习,从为什么要做8D报告,到8D分析每个步骤的注意事项,结合案例,带入应用,帮助各位质量人更好地成长学习,升职加薪 :)
黑格尔说的好,“人们从历史中学到最大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来就不吸取历史教训”。 我想这句话放在工厂质量管理上,同样适用。 因为我们经常会看到同样的问题、类似的问题反复发生。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台显示器IPS屏幕漏光,分析问题是:液晶屏收到了挤压。
很多人在写这份8D报告的时候只会在原因分析中简单的写上"液晶屏收到了挤压", 接下来的纠正预防措施就没有东西写了,只好应差式地写上"加强QC检验", "生产过程全检"。
这种敷衍了事的8D报告,不单单是写的人痛苦,客户也绝对不会满意。更不可能揭示问题根源,继而找出长期的措施,那结果一定是问题的再发生。
不会写-写不好-不想写-敷衍写反复横跳,很多质量人一听说要写8D报告就开始“头晕目眩”,不是8D本身难,难的是人员传统观念的转变。
重复发生的问题,我们已经有意识去运用8D分析法,但因为不重视这个常用工具,我们很难通过8D深挖问题的根本原因,继而根据这些根本原因,去制定相应有效的纠正措施及预防措施, 通常都是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表面上, 问题解决了,但是过一段时间,它又来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8D就是万能的,没有什么是万能的,一切就看你怎么运用。
? # 8D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合作
我们都知道8D报告又叫团队导向问题解决法,适用于解决一些或简单或复杂的问题。为什么要组成一个团队去解决问题,难道一个人就不能做8D分析吗?一个人当然可以,实际上目前很多公司都是一个人在做8D报告,不光是8D报告,还有一个人做FMEA,一个人做PPAP。放眼整个制造行业,这似乎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分析报告总也做不好,文件经过无数次的修改、提交,还是经常被客户否定。
往往有价值的东西,是需要集合众人的智慧去不断打磨。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洞悉全局,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方方面面,做到了如指掌,人力有时尽。一个人埋头做事,跟一群人出谋划策,结果肯定是不同的,8D中头尾两个D都是讲团队:建立团队和完成后的祝贺团队,也就知道团队的重要性了。
* 海岸线科技8D工具适配不同管理模式,智能推荐合适的小组成员,科学分析,深挖问题更多潜在根因
如果大家从一开始就能重视8D,即便真的只有自己来完成报告撰写,在过程中也会主动想办法去跟其他部门成员沟通,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何尝不是另一种团队协作的表现呢。所以我们必需要学会利用集体的智慧来帮助我们,更快、更好、更全面的解决问题。
# 做好8D报告,态度远比方法更重要
一般我们启动8D报告,往往是有客诉产生了,因为客户提出了要求,我们不得不响应。久而久之,做8D报告变成了一件非常被动的工作,所以做起来异常纠结。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需要转变观念,做8D报告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应付客户的投诉。
8D分析报告不急于立即解决问题,而是立足于揭示问题根源,继而找出长期的措施。我们做8D报告的核心目的是要防止相同或相似问题的再次发生,因为有了之前的经验,我们也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不光当前的问题被解决了,后续也不会再出现类似的问题。
长此以往,这对于一家企业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不仅能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合格率。还能增加客户对我们的信赖感,拿到更多生产订单。
因为做了,跟做好,是两个概念,或者说,态度远比方法更重要。
由此不难看出,通过一份8D报告,不仅可以看出一个质量人、一个质量团队的思维深度,再延伸点就是一家企业的质量管理能力。
所以不一定非得等到客户发现了问题,提要求了,才去被动的做8D这件事,更不要把它看作是应付客户的工具。对于日常出现的很多问题,我们都可以主动的通过8D的方法来寻找解决方案,要让措施从反推到内置,让经验知识沉淀固化,应用到后续的生产当中,不断优化提高我们的制程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