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说明一下,以下所谈都来自个人的学习笔记,不能说是一派胡言,但充其量就是个人的孤陋寡闻和随心所想,既没有被大佬加持过,也没有被多少人验证过,所以看过就好,欢迎讨论,但不要太较真。 迫不得已通常也只有一种情况——手紧,缺钱! 普通人缺钱无非用以下行动应对: ——借钱; ——省钱; ——挣钱。
工厂的应对行动大体上也差不多: ——借钱。银行贷款,甚至高利贷; ——省钱。比如裁员,降薪,取消福利…… ——挣钱。这个就方法多了,比如多卖点产品,甩卖点资产,拓宽营业渠道……
但前两个方法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首先,借钱总是要通过挣钱来还的,所以哪怕能借到钱,也并不是就没有一点点心理负担。当然如果蓄意要进入《失信人员名单》,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这里主要还是针对城市守信的合法公民。 而省钱吧。这事基本上很难办。如果本来没有就没有,但如果有了再拿掉,那是让人相当的不爽。毕竟人类的最大痛苦并不在于一无所有,而是拥有一切后再失去。而由此导致的附带效应(非常消极的附带效应)则通常远甚于省下来的那点明面上的钱。而且通常这样省下来的那点钱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得不偿失。
所以,基本上一个正常的公司在这个时候还是要考虑怎样挣钱。
工厂如何挣钱? 第一,剔除不赢利(赚钱)的项目。 第二,提高赢利项目的利润
第一条就不展开了,毕竟剔除了也就跟精益生产没有什么关系了。
如果提高赢利项目的利润? 利润=价格-成本, 如果能提价当然是好事,当正常情况下,工厂在这个时候提高价格通常无异于自杀。 那么当价格无法提升时,要提高利润,就只能降低成本。
而降低成本,又有两个选择: ——供应商降低价格 ——降低内部生产成本 对于供应商,只要是挥得动刀,工厂通常是不会手软的,也是通常能立竿见影的,虽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七伤拳,伤人更伤己。这个话题也留给更专业的人士。这里只说如何降低内部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的根本规律 生产量增大,成本降低(规模经济)。 产品种类扩大,成本升高。 这是一种定论。 但具体呈一种什么样的代数关系,我就不得而知了。
所以降低生产成本的不二选项就是增大生产数量,同时减少产品种类。 但令人叹息的是,这个选项很久之前就不存在了(起码对于大部分产品而言)。 大批量,少品种的时代早就过去了,并且不会再回来了。 所以这个背景条件就变成, 产品种类增加,单个产品销量下降。 因为当单个产品的销量受到限制时,就必须扩大产品种类来提升产量。 所以在这种条件下要降低生产成本,那么关键问题就是, 在扩大产品种类时,怎样做才能让生产成本不升反降? 生产成本的内容 生产成本=可变成本+不变成本。 当然不变成本并不是固定不变,只是和单个产品没有直接关系。 要想降低生产成本,就是要降低可变成本和不变成本。
可变成本最主要的就是人力成本和物料成本。 如何降低人力成本? 答案是增加单位时间内的产出,也就是多产出,或快产出。也就是提高生产效率(当然前提要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效率)。 如何降低物料成本? 答案是减少每单位产出的库存成本,也就是提高库存周转率。
而不变成本的降低则可以通过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来实现,比如节省出来的生产和库存面积,机台可以用来生产其他的品种,或直接用来变卖(出租)以获得额外的收益。
所以,归纳起来, 工厂赚钱的秘密就在于 ——通过增加产品种类来达到生产总量的增加,同时降低(或至少不增加)生产成本。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是要做到, ——产品要尽可能快的快速流动。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做到的是, 保证产品质量,因为产品质量得到保证是快速流转的前提。
然后,就是, 尽可能的剔除阻碍周转(流动)的浪费(停滞)! 动作和物料的停滞都是现金的停滞! 因为你已经为物料和工作付钱。停滞的每一个工作和物料都不能增加价值。
所以,工厂需要一个能保证质量同时还能尽可能促进流动的生产体系,就这一点而言,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应该没有比精益生产更好的了。
已有的事,后必再有,已行的事,后必再行,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精益生产也是如此,并无新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