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品质治理体系(MQM)由3大系统:全体系统、工序保证系统、检查系统的共28个项目组成,全面及具体地从工厂全方位实施有效的品质治理及 改善。以下对这28个项目进行简单的说明,从中一定可以感受到MQM带来的品质保证项目的细致性及追求改善的特色。
(一)全体系统 1.项目1:品质方针和品质目标 从品质分析入手定出品质方针和品质目标,在工厂或各部门展开。
分别分析顾客投诉、工序内、外购的不良,对目标设定和弱点部分要作为重点进行活动
全员理解、实施、维持,在各部门展开(谁、何时、根据什么、怎样。。。。)
2.项目2:责任和权限 作为经营者,为了保证品质,重要的是要明确各部门的职能和责任权限。
编制组织机能图,明确内部品质稽查部门,明确责任与权限。
非凡要明确多头负责事项的牵头与协作部门分工与职责。
3.项目3:品质体系 品质体系里,为了保证品质,要用品质保证体系图表现出从生产预备阶段到量产阶段的日常治理中何时由哪个部门做什么工作。
4.项目4:品质文件治理应治理的品质文件一览表,明确编制、审查、认可权限,及治理方法(期间、废弃、发放对象) 5.项目5:品质记录治理为达到品质要求及确立品质体系的有效运用,需要明确品质记录的治理对象,及治理方法。 6.项目6:内部品质监察 内部品质监查是为了将潜在的体系问题表现出来,并进行预防。
实施部门、确认项目、频度、纠正
7.项目7:治理项目明确公司、部门各级单位品质关联治理项目,并跟踪其推移变化。 8.项目8:品质改善培训骨干,激发活力,构筑发现问题及不断提升改善水平的机制。 9.项目9:4M变更治理 1)明确4M的变更范围: 作业者的变更:新入、缺勤、调动、退职等
有关设备的变更:机器、装置、模具、工装夹具、计测器的购入和变更
材料、零件的变更:设计变更、生产厂家变更等
方法变更:条件、工序、工法、场所、生产线等
2)明确4M发生变更时的联络方法传递途径、认可途径、认可后的各部门对应方法,区分变更品的批量的识别方法。 3)明确变更品的品质确认方法·明确变更后的验证项目、验证期间(批量数或个数),实施评价, 第一个批量时,规定担当部门或担当者,到场评价,明确问题点并跟踪改善。
4)配套厂4M变更治理 10.项目10:异常发生时的治理 发生品质不良的治理:仅是口头指示,易造成作业结果的混乱,所以异常发生前后的对象个数、作业方法、使用工具、作业时的考虑事项、确认项目要在文件中明确地指示。
作业中断时的治理要尽量避免作业中断时(离位时)、归位后判定错误
工序预备阶段的试验品治理:采用记号笔、标签、放入红箱内等手段加以识别、以防混入。
零件、半成品、成品落下时的处理规定:不要自己评价、判定,应得到检查区或品质责任人的确认。
紧急加工时的预防治理:明确紧急加工的定义,紧急加工时,监视作业内容,及其他决定事项的遵守情况。(指定工装夹具的使用、作业状态、检查个数、检查频率、识别等)
11.项目11:纠正与预防处置针对工序内发生的不良及客户、其它部门发生的不良,制定纠正处置规定(客户投诉处置、防止再次发生) 12.项目12:外协治理在监视每日品质实绩,开展个别纠正措施的同时,根据月间品质情报,对品质最差供给商要展开品质向上活动。 13.项目13:量产性评价 确认生产预备时计划的资料、计测器、工装夹具是否全部完成。(作成检查清单--完成度评价)
确认、评价每个工序的品质保证能力(品质猜测与试做报告)。评价各工序的品质保证能力,发现潜在问题。
(二)工序保证系统 14.项目14:作业指导书类的编制 明确制定时的规定。简单的作业有图纸就可以。
必须包括以下项目:工顺、加工条件(加工方法)、材料、零件治理要点、使用设备(计测器、工装夹具)等(作业指导书、加工条件表、工序作业要点表)。
15.项目15:作业指导书类的改定作业指示书要经常保持最新版。必须明确何时、怎样修改及废除。 16.项目16:作业的实施◇根据标准进行作业(作业标准要处于作业者任何时候都能看见的状态。。。明确放置场所)。 保留重要工序的作业记录
17.项目17:再生材料的治理再生材由于其特性劣化,若混合比率高会直接影响品质、安全规格,所以有必要决定混合比率和混合方法。 18.项目18:设备和工装夹具的治理 明确机械性应力弱点部分、易变化位置、不稳定位置,为预防发生不良,要对治工具进行预防保养治理。
明确日常点检项目、定期点检项目、点检频率或维修频率(点检指导书、点检记录表),异常时的处置规定。项目19:批量的治理和识别
明确长期库存的处置方法(判定基准、治理方法、再检规定)
明确不适合品(不良品)的识别、半成品识别、多余零件识别、设计变更品识别、特采品识别方法
20.项目20:工序过程控制 明确既有工序治理水准
研讨如何改进工序治理水准,提升品质保证水平
(三)检查系统 21.项目21:检查点的设定从购入品的进厂到组件、零件的出厂、要明确怎样设定各检查点。各检查点的实际标准中决定检查对象和检查方式,有必要将零部件的生产流程和各检查点的情况用流程图的形式简单明了地表示出来。 22.项目22:检查规格书的编制由于检查规格书的编制担当者不同,为了避免因经验和知识对设定项目的熟悉程度产生差距,要规定检查项目选定基准和选定方法,并反映到每个加工对象品的易产生偏差项目的项目选定一览表,和检查规格书的编制标准中。 23.项目23:检查规格书的改定作为检查的基准的规格书要经常保持最新版,设变情报、暂定指示、品质情报、工程变更等内容要反映到检查规格书中。 24.项目24:检查严格度的调整量产品根据工程的稳定性来判定是否消除检查项目或调整检查严格度。 25.项目25:检查实施为避免因检查员不同而对检查项目、检查数量、方法产生差异,要按照各检查点制定的检查规格书实施检查,并应在各检查实施标准中进行规定。 26.项目26:批量的治理与识别 明确检查的批量构成对于发生品质问题时的追溯非常重要,有必要在检查实施标准中确定批量构成,保留记录。
识别治理体系对于防止未检查品、不合格品流到下一道工序,防止不合格品和合格品混入非常重要。
27.项目27:检查设备的治理使用精度不准确的计测器测量,品质也不能保证。因此测量工具的精度点检很重要,应制定并实施日常点检和定期点检的标准及异常时的处理规定。 28.项目28:安全规格零件的治理生产厂家对产品的质量负有责任,非凡是安全规格零件,公共机关对此监查很严格。因此,有关安全规格零件的实施项目要用一览表的形式明确表示,并有必要制定包括情报、证实书的处理流程、确认方法、记录及其保管期间的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