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3054

假如毕业照片上缺的是领导 [复制链接]

张淮程 2022-5-1 11:05:42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做了题为《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的发言,并因为一位女生没有被拍进毕业照,向...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在2011届学生毕业典礼上做了题为《让我们的心灵和想象力展翅飞翔 》的发言,并因为一位女生没有被拍进毕业照,向学生鞠躬道歉,这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东方早报》7月3日)
原来,某学院一位女生在拍毕业照时,因为帽子掉下来了,她回头去捡帽子,摄影师的快门按下时,照片中没有这位女生的脸,摄影师此后又补拍了照片。但在7月1日,这位女生拿到的却是那张没有她的毕业照。她希望照相馆重新印那张重拍的照片,将新照片发给学院每位同学。对于此事,有老师认为学院没有责任,是照相馆的责任,学院没有必要管,学生应自己和照相馆交涉,还有的甚至认为学生小题大做,你只要照相馆印一张有你的脸在上面就行了,而其他同学拿到的照片没有你的话就没有关系。无奈之际,这位女生只能沮丧地要求班上的另一名同学给全班发短信,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一起分担重印的费用。
对此,杨玉良校长的反问是:“试想,照片上缺的不是这位学生,而是我们某位学院的院长或者书记,又会怎么样?”
现实中,“让领导先走”、“给领导让座”、“替领导打伞”、“为领导拎包”的现象一再上演,在一切以“领导为重”的语境下,“官本位”厚重的大学也不例外。因此,杨玉良校长提问的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尽管很多大学的教室、食堂等公共场所,多多少少都会看见这样的标语——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可那些铿锵有力、短小精湛的大学校训和箴言,有多少是真正地融入到大学的灵魂和精神中去了?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曾联合新浪考试频道做过一项调查(1146人参与)——毕业后你对母校还有感情吗?有31.3%的人认为“教育产业化让自己有被盘剥的感觉”,25.1%的人觉得“升学、就业的压力导致自己和老师同学交流变少”,17.2%的人则明确地说“母校不再有母亲一样温暖的感觉了”。在描述对大学母校的印象时,除了留恋和感恩之外,“失望”、“和想象中不一样”、“没感觉”、“可算离开了”这样的词汇使用率相当高,甚至16.2%的人干脆用了一个“烂”字来形容。
我们有理由去怀疑这个调查的结果客观与否,也可以肯定,长期生活在一个冷漠与缺乏关爱的大学校园里的莘莘学子,待到毕业之后对母校必然没有深厚的情感。然而,这种冷漠不仅仅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我们的家庭教育、基础教育中也普遍缺乏对做人、处世的教育和责任心的培养,更多的只是关注学习、分数和金钱。在社会中,无论是机关单位、医院还是学校,与公事公办、官僚主义习气相联系的习惯性冷漠也屡见不鲜。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张鸣教授说过,“当冷漠成为习惯,我们走到哪里,所见就只能是冷漠。”
大学四年,除了毕业时到手的文凭,我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大学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对这个问题的追问本质是对大学教育本质的追问。杨玉良校长说:“剩下的东西应该是一颗自由而年轻、真诚而脱俗的心灵。心灵是一所大学能给学生最宝贵的东西。一颗没有精神家园的心灵,不可以思考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也就不可能对他人有真正的情感关切,对社会有真正的责任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8:40 , Processed in 0.23030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