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17765

对生产管理的认识 [复制链接]

网络 2012-10-31 00:00:00
  作为一个生产型企业的生产管理者,面对的是整个生产系统的管理,也是生产型企业的一个全面管理的内容,不是为了生产而管理生产,他主要是对人、物及财的投入,计划、标准、信息的输入,经过制造过程,输出产品;同时利用信息的反馈对整个生产过程实行有效控制;在生产的5大要素方面,运用针对不同企业而使用各种不同的管理手段,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不论任何的企业,最终的目的是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在现在的条件下,不是提高价格,也不是通过其他的手段来获得高利益的,现代的企业,是在服务上占领市场,是在管理中出效益。生产管理就是直接的产生效益的地方。
  生产管理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管理没有固定的模式,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管理模式是不相同的。对具体企业而言,管理模式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也就是说,对具体企业最合适的,就是最好的,衡量标准,就是资源组合上“公平与效率”。不能为生产而单纯的管理生产,而是把企业的组织系统、指挥系统、检查系统、信息系统、激励系统、决策系统等有机的结合,在生产管理中,价值流是决定利益主要因素,在发挥员工积极能动性的同时,要注意几个大的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进行生产过程的组织,用切实可行的物料控制手段,最大限度的降低原材料的占用以及物流的成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绩效、定额、定时、沟通等手段,最大程度的发挥员工的积极主动性;理顺横向、纵向各部门的协调与沟通。
  第二要对生产能力进行比较实际的核算,只有掌握了实际的生产能力,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的潜力,同时也对主生产计划(MPS)的平衡,生产的节奏,均衡的生产,消除瓶颈工序,物料的需求及人员的调配、各环节信息的及时沟通,都可以以最小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
  第三生主生产计划(MPS)的编制。包含三至五年的计划,本年度的计划,季度的计划,月度计划。当然这个计划的滚动的,是变动的。但是月度计划的锁定的,可以通过排产,微调产出的计划。
  第四生产作业计划,也是产出计划、生产控制计划。可以做3—7天的滚动排产计划,但3天内是锁定的,这样可以更好的控制各种投入,以订货的方式(在企业内部也可以使用内部订单式),在正确的时间生产正确数量的产品的准时化生产,降低在制品的库存量(库存是企业管理的万恶之首);库存是大量生产方式的特征之一,由于设备运行的不稳定、工序安排的不合理、较高的废品率和生产的不均衡等原因,常常出现供货不及时的现象,库存被看作是必不可少的“缓冲剂”。但降低库存是有高效的流程、稳定可靠的品质保证下完成的,否则可能事与愿违。有效的控制生产成本在企业所占成本的比重,及时发现生产出现的各种问题。对于现阶段大部分企业对计划执行不力的情况,针对企业的不同点,以绩效考核、重手段的惩处等方式,彻底扭转不重视、不按时、按质完成生产计划的问题。
  第五过程控制,运用看板管理,拉动式生产等方法,对生产过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做好生产的可追溯性。这其中包括物料的投放方式及时间,人员设备的需求,生产技术文件的支持,过程质量的监管和控制(提前对重点质量控制点做重点控制,把问题提前预防和消灭,而不是死后验尸。最大限度的降低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造成的成本增加);基本生产设备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有计划维护和保养,不要因设备问题而影响,整个生产计划的实施;在计划的控制下,有计划有目的的投入低值易耗品,降低生产消耗。
  第六是生产能力的测定是在劳动定额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运用定额管理的手法,严格控制劳动定额(可以是计时也可以是计件,最终的目的是单位时间内的效率最大化)。
  第七安全和现场,在正常的生产活动中,安全大于一切,因此不论是各种标志、标识或会议或平时的沟通,都时刻提出安全是第一要素。而现场的管理却是一项系统性的管理,也可以这样讲,一个标准的现场管理是全面衡量一个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准,企业的各项管理最终是体现在现场上,也就是现场的管理是生产管理、计划管理、日常的行政管理、物料管理定置管理、技术、质量管理等等一系列的管理的综合体现。运用的各种手法(如6S等)因企业的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企业有共性,但企业都有自己的个性,管理方式不同,人员构成不同,环境不同等,所以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也就需要管理者的善变,但主要的方式是沟通,是制度,可以适当的做一些人性化的管理,但有时也不排除杀一儆百的可能,也可以理解成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做法。
  一个生产管理者不但要对生产计划、生产过程、生产现场等和直接生产有关的管理,同时,物料、消耗、人员培训、劳动定额等也要直接的管理;一个只管生产进度,不管成本,不懂技术,不抓质量,不做现场管理的生产管理者绝对不是一个合格的生产管理者,最终对企业产生的负面效应是不可估量的。
  作为生产管理者,明确自己的“责、权、利”,在实际运作中,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企业的管理个性,利用企业的信息平台,及时掌控各种不利因素,使用针对本企业有效的各种管理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保障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同时也要求一个企业的上层领导,对执行力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为执行力主要的责任在于领导层,而不是在于我们的员工,希望这个企业的老板不会是政策制定的制定者也是违反者。
  
lin1989 2019-5-25 20:04:15
前排,哇咔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2 23:59 , Processed in 0.24737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