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4613

[资料下载] 《丰田的自工序完结》佐佐木真一 日语翻译之第五章 [复制链接]

精益 2022-3-1 20:10:21
《丰田的自工序完结》佐佐木真一 日语翻译之第五章
丰田的自工序完结.jpg

第5章 丰田的事务部门如何活用“自工序完结”慢慢的参与,就会完全不一样
作为一项新活动,全公司已确定导入“自工序完结”。刚开始,开展了何谓“自工序完结”的培训活动,不但没什么效果,一些员工还产生了抵触情绪,特别是在市场和开发部门。
“我们的工作没什么重复性”
“每次都是新的挑战”
“市场环境总在变化”
“产品不断在更新”
……
因为这些理由,大家心里觉得“自工序完结”根本不管用。
然而,现实的问题摆在那里,生产率一直偏低,干劲也提不起来。
工作推进不顺畅,失败和返工仍在发生,每天为与其他部门协调关系达成合意而苦恼。这些声音越来越高。
我不禁在想,一定要早日在这样的部门里导入“自工序完结”活动,这正是能让大家实际体会到情况大幅好转的机会。
之前,即便教给了大家“有这样的做法哦”,却得不到应用。于是我们改为从自工序完结推进室中派出人员到业务部门,以类似咨询顾问的身份,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去,让大家体验“这样去干”“这样去用这个方法”。
在开展实际业务的过程中,让大家学会“自工序完结”的思路,体会“自工序完结”如何解决问题。这虽然比较花功夫,但是比起在几百人面前统一授课,这种实际参与的做法,效果完全不一样。确实很不容易,但是效果大有起色。
只要成功一次,体验过的员工就会成为明白这项活动意义、理解这项活动的人。他们会向身边的人宣传活动的好处:“自工序完结”能用、好使。
这种“顾问”活动是2009年开始的,距离“自工序完结”活动正式启动的2007年,已经过去了两年。
将自工序完结推进室的成员以顾问的形式,派驻到各组织中去,这种做法得到了强化。
首先是与部门领导进行接触,了解问题多的业务在哪里。进而向他们提议,派出自工序完结推进室的成员,作为顾问来支援这些“问题业务”的改善。如果部门领导拍板同意,就立马开干。
改善活动循序渐进。快的话几个月就行了,但更多的情况是列入年度计划,花上一整年来推进。在某些业务中,我们还试过同时指派多名顾问。
业务可视化,返工降低,此类的问题解决,派一个人就可以了。而开发部门那边,我们派出两个人支援了一整年的时间。派出人数要根据参与的业务内容的规模而变化。
到了业务团队后,也不会导入“自工序完结”的所有内容,而是在某个业务中打造出一个成功体验。
“念经”解决不了问题
“自工序完结”活动导入后,我们通过许多案例发现,推进不顺利的原因往往是活动仅仅停留在脑海中。“目的·目标”“最终结果的要求”“步骤和顺序”“判断基准”“必需项目”“知识的传承”,这些个要点,仅仅装在脑子里是不够的。只有实际落地了,才能尝到甜头。
如果步骤分解迟迟搞不定,必需的项目总是弄不清,那无论你怎么宣传活动可能取得多大的效果,都没有用。就像你天天念经,并不能解决问题。
还有一点印象很深:越是职场老手,越难以接受这个活动。不仅是“自工序完结”活动,多数老员工本来就抵触所有新活动。他们的观点是:我的这一套不是干得好好的嘛。 “自工序完结”活动,原本是需要在日常业务之外,设置一个专门时间,将自己的工作步骤、决策机制、判断好坏的基准、必需的项目都全部梳理清晰,并进行书面记录。
干这个活当然不容易,但老员工们首先怀疑的是,这么做对自己到底有什么好处。其次,老员工们还总有一种自负:自己已经对这些内容一清二楚了。
老员工们问:花这么大功夫,做这么麻烦的事,到底有什么好处,请告诉我!
老员工们说:我们的每项工作都很特别,全靠创意。
然而,当工作内容一一梳理出来后,事实并非如此。工作不过就是逻辑的逐步建立。我本人在“自工序完结”活动的推进中也是这样做的,推进的正确性得到了提升。在将过往的推进内容经过逻辑性的思考后,工作的精度提升了,速度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对于我本人来说,当初自己虽然清楚是在推一个好的活动,但如何迈出第一步,曾是一个课题。
其次,这个丰田的新思路,在事务部门员工里没能一下子展开,还有一个重要的理由——“自工序完结”这个来自于生产现场的名字。
生产现场和事务部门的工作自然差别很大。在现场好用的东西,在事务部门不一定就能行得通。这种看法可以理解。
“自工序完结”这个名字就有这种问题。无论如何,这个名字对于事务部们来说确实很陌生。这种表达及概念,对于长期在工厂工作的人来说,很容易理解,对于事务部门来说,就不是那回事了。因此就经常出现抵触情绪。这一点,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总之,要尽量少用专业术语。一提到“自工序完结”,人们就会产生“好像很难懂”“这和我的工作没啥关系”这样的印象,因此,这个词语我甚至都尽量少用。
“必需的项目”这个表达,原来用的是“良品条件”这个术语。后来因为太技术化,就改为了这个通俗的叫法。
丰田这个工作新思路的名字“自工序完结”,虽然在国外也进行了广泛推广,但我还是不推荐使用。对于广大事务部门的员工,我希望大家记住这个思路,而不是这个名字。
因为它不仅适用于生产现场,它能给所有工作带来巨大的改变,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员工干劲。
另外,我们并不强求所有业务都要必须完全实施“自工序完结”。仅从那些失败多的、推进方法不明的业务开始也是可以的。目的不是要求大家都去搞“自工序完结”,而是工作要出成果。
在办事员中诞生了简单易懂的成功事例
通过公司方针落实,“自工序完结”活动在全司展开了。但我心里有些担心,这种自上而下的推进方法,很可能最后止步于一些大的项目或组织。
于是,我们在自上而下的公司方针推进机制之外,还专门在基层组织推行了自下而上的“自工序完结”活动,尤其是在“办事员”这个工作领域。
他们虽然干的是所谓“助理工作”,但是那些单据处理等例行工作量非常大,另一方面工作的要求又并不低,所以经常有干不好和很辛苦的反馈声音。我觉得,首先在事务部门的这种业务中导入“自工序完结”,应该很有意义,而且成功的效果也非常容易理解和体会。
最关键的是可以整理出“工作步骤”。在那之前,也有部门整理过业务手册。但那基本上都是一些工作输出物的记录。而那些“输出”是怎么做出来的,是基于怎么样的决策流程,并没有得到记录。那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手册”。
举个例子,发会议通知。
发一个“会议通知”,说来简单就四个字。但实际上,不事前仔细考虑,是发不出一个正确的“会议通知”的。
首先会议的目的是什么。哪些人应该参加。相关部门是哪些。什么时候之前必须要召开。决定下来的事项要反映到什么里面去。哪些是必要的准备资料。要预定能放映PPT的会议室吗。需要电视会议设备吗,等等等等……
仅仅是发会议通知这样一个事,就有这么多必须考虑的要点在里面。如果是一名老员工,他已安排过许多次会议,这些要点他马上就能想到。而要是来一个新员工怎么办呢。现实中,因为人员交替导致工作无法顺利推进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种时候,经验丰富的员工的知见如果能做成手册,业务的效率就能大幅提升。手册不仅是供新员工使用,还可以作为确认表供老员工参考。业务手册编制好了,就能在事务部门起到降低工时的效果。
更进一步的说,员工自己制作手册并将它不断改进,这是一种提升工作干劲的手段。所以,如果上级能够为下属安排一定的时间来做这个事,一定能取得好的结果。
随后,在这个领域逐渐诞生了一些非常容易理解的成功案例。第一章中介绍过的品质保证部的案例就是其中之一。在这里,我再另外介绍两个丰田内部评价很高的例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

GMT+8, 2024-5-21 13:26 , Processed in 0.24037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