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问:我在一家国有企业做IE工作,我们公司IE推行了两年,一直推不动,现场也很差,员工的热情不高,求教怎样才能更好的推行IE? 答:要在一个企业推行IE,必然的是会遇到很大的阻力与压力,这是不可避免的。 建议从以下几点做起:
1、建立高层思想的灌输
2、借助外力(顾问机构)
3、建立样板点或者样板区域
4、培训工作的展开与轮番轰炸
4、基础工作的先行(5s等)。 六、我们是一家电子玩具制造企业,订单有季节性,我们厂长支持改善,但下边车间不太支持,我该如何去做? 答:订单多的时候是宣传改善的最佳时间,订单少的时候是展开改善的最佳切入点。
一般来讲,改善能不能进行取决于高层的意识,如果你的厂长认为有必要改善,那么你就要协助并督促他提出“建立以改善为基础的企业文化”,让各部门都行动起来,辅助以你的方法就能成功。
另外来说,没有人了解你的改善的时候,你最好能说服一个部门或者一条线来实施你改善的想法(这里边私人关系也比较重要,做事先做人),这个点改好了之后要大肆的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宣传工具来将这个案例的好处宣传出去,一方面使你改善的点有成就感,另一方面要通过这个事情引起高层的注意,换来对你的支持。 七、问:我们是多品种小批量,我们目前使用大类来做作业指导书,但容易混乱,怎么办? 答:如果只是使用大类来管理容易造成混乱,可能会有用错料啊,用错手法等问题的出现;如果分得太细,一个机种一份SOP又太费劲,也容易发生问题。这时候比较好的办法就是:
1、按照相似机种做统一作业指导书
2、各不同机种料号列表要全部附上
3、各机种差异要有各LIST附上
4、各机种作业特别注意事项要有LIST附上 八、问:讨教一些5S推行的经验 答:实际上5S推行成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这是一个公司以改善为企业文化的基础。所以:
首先是你公司领导要有建立以改善为基础的企业文化的心
其次要有持续不断的改善活动,仅仅是5S是绝对不够的,考虑适当的引用改善提案制度,改善发表制度,在5S基础上导入其他的改善活动,如IE、精益、TPM等等吧。
再次要创造氛围,改善的氛围,使改善的观念深入到员工中,这不是挺留在知道的阶段,是要上升到运用的阶段。可以经常组织改善参观活动、改善之旅、目视化竞赛、我的区域我的家等等之类的活动。 九、问:这段时间搞改善测量工时,发现生产线员工非常抵触,我拿秒表往拉头一站,生产线时产量立即下降30%(一点都不夸张,真是令人哭笑不得!),我都成了“效率杀手”了,现在我都不敢去测量了。我发现问题的关键是生产线管理人员普遍抵触(我们厂的管理真的好差!!!)。所以一个标准工时真是很难搞出来。我们的生产线一条线就有三四百个工作站,请教指点高招! 答:改善还是要做的。改善之前的教育更是必要的,如果管理人员给你出难题你是很难办的。
我的经验:
1、刚开始,现场的抵触是避免不了的。在开始改善之前要与现场达成共识,说明是共同的改善,成果是现场的,共同制定方案(当然是ie提出方案,再根据现场的想法修改)。
2、测工时前要先给现场说明,即使你慢下来,ie观测工时仍然会加上速度评定
3、测量工时完成整理后,编成好要拿给现场确认,必要时可以稍稍让步,当然原则不变。
4、改善实施,由现场来实施,ie负责方法指导
5、改善发表,ie作成报告,由现场来发表。 十、问:半路出家ie如何成长? 答:半路出家的ie是最好的ie,因为你明白现场的需求。ie最大的职责是什么,就是用ie的思想及方法来满足现场的需求,大而言之是满足企业的需求。
从你的思想开始,从现场的小改善开始,从你的一个小方案开始,半路出家的ie是有前途的! 十一、问:关于系统ie,现代ie的讨论 答:1.系统ie要从设计开始切入,做design guideline(此是为生产服务)
2.系统ie要从企业文化切入,做全员改善(此是企业文化)
3.系统ie要做系统改善,企业远景规划、组织结构、生产流程(大的流程)。(此是企划)
4.系统ie要跟财务是伙伴关系,跟现场是伙伴关系。(此是做事方法)
5.系统ie要做大物流的改善。(物流改善,此是吸取丰田之库存是万恶之源,单列此项)
另外,做到系统的ie是一个非常高的境界;我认为现在中国的ie还是应该以实际的现场改善为主,不断的把现场改善的触角伸到系统ie上,当然眼光要建立在系统ie上。 十二、问:IE的本质是什么? 答:IE的本质是最大限度的获取附加价值!不管是改善,改革,还是创新,目的只有这么一个:获取最大的附加价值。 十三、问:如何制定标准时间 答:1.制订标准时间的方法不只一种:时间观测可以,既定时间标准法(MOST,MOD,WF等),标准时间资料也可以.
2.实际的工时观测中也是有方法可寻的,确定有规律的作业与不规律的作业,观测规律性的作业,对于观测的次数也是有具体规定的,可以查询IE的相关资料,一般10次左右,剔除异常值
3.工时观测的前提是作业标准化,否则得不出可靠的工时资料
4.现场工时观测是改善,要在观测的同时注意观察,寻找改善点.
5.有关宽放,宽放这个东西是工厂既定的标准,如果没有可以先确定宽放的项目,用工作抽样的方法确定.
6.有关评比系数,这个也是有规律的,有一个评比系数的表格,相关项目查询就可以得到.另外,如果是你在现场运用速度评定的话,需要你反复看速度评定的录象,练习插销子的标准速度,还有一点就是多在现场观察.看的多了,什么样是比较合适的速度一眼就可以看的出来(这是经验问题,如果你看现场有那么几年,根本不要看什么培训录象.)
按照经验来讲,如果现场一直都没有标准时间的话,就用直接时间观测来制定;如果原来有的话,还是采用MOST,RWF或者BWF比较好. 十四、问:工业工程师眼中的以人为中心是什么? 答:IE的工作首先是使人工作舒适,改善的初始目的也是如此.做到以人为本首先是要使人舒服,否则就违背了IE的基本原则,大家看那动作经济原则,工效学,不都是首先使人舒适吗?
那么怎样做到以人为本呢?
首先,改善的思想要端正,不是为改善而改善,改善不能增加劳动强度,有人说,IE就是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没错,但首先要想到的是用更好的方法,不要你增加劳动强度来改善.
其次,是思想的灌输.让他们了解IE,了解改善,改革
再次,请他们参与进来,这是以人为本的根本.没有工人参与的改善是很难进行下去的,日本企业的全员改善,改善提案制度,QCC等就是"以人为本". 十五、问:定单少时如何安置闲置的人员? 答:这里边有两个问题:
其一,如果已经造成了这种局面,要看后边定单情况,如果一直没有单,可以考虑解聘,或者辞工不补等措施;如果短时间有单,需要做的是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要做好下边的要员平衡工作.
其二,防止这种现象出现,要做的是少人化生产,作成一套适合自己企业的要员平衡管理的运作模式. 十六、问:如何定管理人數 答:用事务工程分析以及工作抽样核定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以此量值来说话!这样的话比较好做,而且有数据说话,不会引起现场的反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