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5S
“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它起源于日本企业。日本企业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美国专家的指导之下进行国民经济的重建,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发现现场管理很重要,于是找出一个基本的方法。第一步要整理,第二要整顿,之后进行清扫,接下来持续进行达到清洁的效果,最终提高员工的素养,这个叫“5S”。由于这五个词都是“S”开头,所以称之为叫“5S”。
2.“5S”的推广历史
“5S”作为一个重要的基础管理活动,在30年的日本战后崛起过程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后来在80年代,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去研究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最后发现了它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于是就推而广之,成为现在国际企业管理当中通行的一个管理方法。日本在战后30年实践美国的管理模式,通过学习、运用,然后又创造性的发挥,提出了精益生产,当时叫“JIT”,叫准时制交货,使日本的制造业的水平大幅度的提升,成为全球的第三大制造中心。第一大制造中心是欧洲西欧,第二大制造中心是美国,最后转移到日本。在70年代末期,日本的丰田汽车大面积的占领了美国市场,对美国的制造业形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所以美国人当时很着急,麻省理工学院组织了国际上非常多的专家去到日本去研究,发现了这套方法,其中5S是一个基础,于是推而广之。
3.“5S”的拓展
“6S”加了一项叫安全,这个安全由“5S”变成“6S”,是中国的一个创造,国外都叫“5S”,但是中国企业在实践当中发现,其实现场“5S”还要重视到安全的管理,所以就把“6S”加进去,“6S”加进去了之后,大家就会发现,“5S”做好了,非常容易去保障现场安全,有利于强化员工的安全管理意识。所以现在的“6S”实际上是“5S”开展下来得到的一个业绩结果,第六个“S”就属于关键业绩指标的这个层面,有的企业还加了一个节约,节约英文叫“save”,而这个安全英文叫“safety”,所以它也是“S”,这样就变成了“7S”。
从“5S”到“7S”,“5S”还是核心,“6S”和“7S”是加上去的,都是“5S”带来的一个业绩结果,拓展“5S”的一个原因,就是要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节约的意识。
(二)整理的含义及实施要点
1.何为整理
整理是把要和不要的东西区分开来,处理掉不需要的东西,便于管理,便于取用,防止混乱,这样现场就比较有序化,空间就多出来了。
2.整理标准的界定
现场要和不要的标准如何确定,是依照它的价值还是使用频度?在每个地方做“5S”的第一步都会碰到这个问题,对于要与不要无从取舍,于是我们提出一个标准,在工作场所,特别是在生产现场,要和不要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使用频度,如果员工在这个工位上来作业,随时要使用的东西,就要留下。
3.工具的摆放
“5S”改善要做好有效的作业配置,工具的摆放标准根据使用的频度来制定,常用的工具就要放在作业工序边上附近的一个便于取用的位置,一个礼拜才使用一次的物品要放在专用的场所,一个月才用一次的物品要远离作业场所,放在某一个专门的位置,如果一年才用一次得放到仓库里或者是专门的房间,这就是属于整理的一个基本标准,而不只是东西有没有用,是有价值的还是废弃的,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把要用的留下来了。
(三)整顿的含义及实现要点
整顿就是把需要的物品留下来分门别类,按类别去区分定置定位,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怎么放,要根据物品的特点来进行。要摆放整齐,使之有序化,同时物品的基本信息要标识明确,利用标识的方法,方便员工去及时地取用,最终还要妥善保管,这样就使生产现场一目了然。
(四)清扫的含义及实现要点
清扫就是扫地,清除大环境当中的垃圾、灰尘、水积、油污来保持现场干净明亮,消除安全和质量隐患。
(五)清洁的含义及实现要点
清洁是持续进行整理、整顿、清扫,这三个“S”是制度化、规范化,持之以恒,创造出洁净,精密,一目了然的作业环境。第四步清洁是持续进行“3S”,这个效果会跟产品长期的质量水平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要使现场一目了然,又非常的洁净,这个叫清洁,清扫跟清洁是有区别的,它讲究长期的固化,持续地进行规范化,制度化。
(六)素养的含义及实现要点
素养是通过过程使员工养成按照规定来做事的良好的工作习惯,工作当中讲究礼节,与同事友好相处,真诚善意,轻松和谐,而且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际的氛围。通过组织大家来做整理、整顿、清扫,达到清洁的效果,慢慢地去改变员工,特别是让员工养成一个按照规定做事的好习惯。
举个例子,例如擦桌子,中国企业里的员工是:领导在的时候他就擦,领导不在的时候他就不擦。而日本的员工不管领导是否在现场,叫他擦几遍他就擦几遍,从不偷懒,这就是员工的行为习惯的问题。
有个企业干部到欧洲考察,回来后说,欧洲人做事习惯好得有点让人觉得变味,他去住酒店时,发现天在下雨,而扫地的员工还拿一个水管在那洒水,然后再来扫地、拖地,那个干部告诉他下雨了不用洒水了,员工说领导规定要他洒水,他得照办,这就是习惯带来的一个作用。要使员工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随后它就会带来非常多的好处,素养是“6S”追求的一个目标,通过改变现场来改变员工。
(七)安全的含义及实现要点
安全就是让员工按章操作,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特别是通过加强现场改善,消除安全隐患,创造一个令人安心的生产环境,使员工在现场非常安心,能够有序的来开展作业,不会受到心理上的不适感和威胁感,所以要讲究安全。
节约是全员通过参与细节化的管理,持续实施现场改善来消除跑冒滴漏隐患,积少成多,聚沙成塔,迈向节能环保和谐的企业的新境界。
(八)习惯良化——“6S”活动的核心目的
1.推行“5S”的作用
企业通过四个“S”来改变现场,通过改变现场来改变员工,通过改变员工来提高员工的素质,进而促使生产的质量水平得到保障,效率得到提高,安全得到保障,同时消除现场的浪费,降低企业的成本。
2.国内企业对“5S”的理解
有一个企业推行“5S”,在去检查上次布置的工作,查看现场有没有推动相关的问题改善,可是到了总经理办公室,发现这个部门面积不大,可是却非常杂乱,到处是文件杂物,检查之后发现有一个共性问题,部门人员不多,面积不大的办公室做得最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些部门的干部员工认为“5S”是低贱的扫地的工作。“5S”从日本发源,到成为国际化企业通行的一个管理活动,有其原因,“5S”是职能管理的重要基础,“5S”做得好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质量水平、效率、安全、物料管理、员工,所以“5S”是重要的基础管理活动,一定要把它做好。
国内冰箱行业的一个标杆企业在与美国的通用电气合作过程当中,通用电气到企业现场去审查,结果列出100多个问题,于是这个企业经理就开始做“5S”管理的导入,“5S”的核心是聚焦于人的改变,现场出现混乱等问题,其实背后都是人的问题,“5S”就是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四个“S”来改变现场,通过设计过程、设计环节来改变员工,也就是通过改变现场来改变员工、通过创造好的现场、好的变化来教育员工、影响员工、培养员工、熏陶员工。
3.习惯的力量
员工在改善的过程当中会受到意识的冲击、观念的冲击,从而内心产生改变,这样就会慢慢培养成习惯,而且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培养员工的眼光,也就是说不止是组织大家改变,还能够让大家带着问题意识和问题眼光来直觉现场,把问题当问题发现出来,而且马上行动,把问题当问题来对待,这是它最厉害的地方。
那个企业就是对人的关注太少,后来他们就用半年的时间导入“5S”管理,现在叫做“6S”,导入“6S”管理后,现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个过程当中,通用电气的人来检查,看到“5S”的标示牌,就非常高兴,因为全世界都知道“5S”,再检查那100多个问题,除了个别问题是需要做工程改造来解决以外,现场绝大部分问题都得到及时的改正,美国通用电气的人认为企业的行动能力非常强,企业的领导决策执行力非常强,而且透过现场的变化看到了管理的痕迹。
4.现场管理标准
一个企业的现场管理,做得好不好,有几个方面的标准:
第一个标准,能不能在现场看到由上往下贯彻的东西,包括企业方针的和目标。
第二个标准,能不能看到现场的管理痕迹,有了方针目标,还要到现场查看,比如在一个圆圈标示的位置里面放了个东西,就知道这处于有效的管理状态。
第三个标准,能不能看到现场的数字,所有微观的、现场的改善,都是围绕业绩指标进行的,要有利于目标的实现,要看到数字的推移变化,很多的企业的现场空空如也,没有宣传、没有数字、没有推移,当员工对自己这个部门的业绩状况不了解的时候,工作的目的性、指向性也就更差。
第四个标准,能不能看到现场的改善和变化,特别是来自于员工的变化。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5S”到“6S”到“7S”。这个过程做好了,非常有利于确保各项职能管理有序化,改变员工优化流程,提高业绩管理水平。所以在现场要非常重视这项重要的基础管理活动。
5.推行“5S”的目的
如果“5S”做不好,会导致很多事故,质量过程当中出现的用错、混料、错料、乱作业、错作业,很重要的方面都是现场“5S”做的不够彻底,现场出现的安全问题很多原因又是现场“5S”做的不彻底,涉及到安全材料、电器、管路、特殊化学用品,这些方面做得不好,也容易造成相关的伤害。所以要加强基础管理,最终还是要立足于员工的改变。
“5S”的核心目的是要培养员工,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包括要遵守公司的纪律,遵守作业的规范流程,同时做事情要讲究细节,要守时、守诺,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改变员工长远的人生。“5S”最终是通过这样一个看得见的方式来进行员工的教育,通过创造变化来做到环境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