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23888

5S管理实践性科学的探索 [复制链接]

未知 2019-5-17 23:18:32
5S管理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物品摆放整齐有序,取用寻找物品很方便,环境整洁干净,标识清晰明确。什么是5S管理分析如下可以说是5S管理的基本“疗效”。然而,5S管理真正精髓的地方,却不是在现场环境的整洁方面,而是企业持续改善的发动机,是员工素养提升的助推器。
  事实证明,选择了正确的顾问公司,也保障了陡河电厂后续推行5S管理的整个过程的科学性。经过了顾问公司半年的辅导,陡河电厂已经逐步掌握了5S管理的思想精髓,在离开顾问公司指导的随后一年时间,陡河电厂的现场管理水平依然在快速提升,真正具备了传承原理,不断研究,持续改进,随时创新的能力。
  通过陡河电厂的5S管理实践来看,5S管理是一门真真正正的实践性科学。说它是实践性科学,意思是它与传统的科技项目有着本质的不同,事实上,5S管理本身的原理并不复杂,但是,使用的方法却是千变万化,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可以随时随处创新。
  这种实践科学的运用,要从陡河电厂5S管理的八字方针说起:规范、创新、和谐、持续。这八字方针的选择,也是结合了陡河电厂的实际情况,公司领导的具体要求和顾问机构的专家建议最终确定的。下面,就每个方针的科学实践方法做一些介绍。
  规范,是5S管理之后能够见到的基本成效。但是,在这个环节如果实施的方法不科学,是最容易产生误区的。如果强调规范的方式不对,很可能会成为5S管理的一种束缚,甚至会导致5S管理进入一种形式主义。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标识系统的设计,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对规范的理解往往是“统一”,认为很多标识都应该由公司统一来做,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规范。但是,这种想法被顾问公司的专家否定了。顾问公司提出不要求“全厂统一”,只要局部统一,兼顾美观就可以,顾问公司给了很多“规则”,例如:让需要用脑记忆的数据可以用眼观察;当不符合规范的情况发生时让人感觉别扭;让操作方法直接出现在现场;作业指导书尽量图文并茂;把验收标准和执行结果放在一起,任何人都可以充当检查员;拿开物品之后还知道此处放了什么东西;不打开柜子就知道里面放了什么东西,等等。至于实现的方法,只提供了一些参考图,员工可以自己去创造好方法,只要能满足这些指导性的要求。
          
创新,是让5S管理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持续改进的基础条件。很多人认为创新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对创新甚至有一些恐惧。在陡河电厂刚开始推行5S管理制度的时候,员工非常依赖于各种参考图,甚至认为5S工作就是依照参考图“施工”,结果,反而出了很多笑话。例如:看见参考图上有定位标识,于是把所有的物品下面全部画了一个框。但是,在告知员工几个原则之后,员工的创新成果就能出来了:拿开物品,知道此处该放什么,放回物品,能够保证放回原处,长期固定的物品不用定位,如何实现,自己创意。这个时候,各种创意就产生了,有的采用行迹管理的方法,有的制作一个带插图的定位标识,有的在定位标识下贴上实物的照片,有的剪一些花形来做定位。
  创新的灵魂是价值,因此,创新可以聚焦于问题点的解决。通过把要解决的问题点提炼出来,把要达到的目标提炼出来,引导员工思考两者之间差距缩减的方法,创新成果就很容易产生了。
  创新,需要一定的氛围才能够产生。为了营造创新的氛围,需要通过很多方法,例如:每人计活动——每人为改善献计献策;5S管理创新大赛——集中展示5S创新成果;宣传栏中的5S改善创新成果秀;编制员工改善创新手册等等。这些方法,都将有助于创新氛围的形成。当创新成为员工的乐趣之后,创新的行为就会每天发生了。
  在追求和谐的过程中,反复引导员工从自身方便性和设备安全性两个方面来思考改进的方法,引导员工思考: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如何能够第一时间被发现?在巡检的过程中,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走动和不必要的判断?这些引导,一方面启发了员工的思维,另一方面,也让员工感受到,推行5S能够给自身也到来很多好处。
  持续,是5S成功实施的一种表现。不成功实施5S的企业,往往是一阵风,应付检查,检查结束之后,又恢复到了原样。5S管理能够成功实施的关键就是持续。有很多企业都在探索如何保持5S管理的成果的问题,从实践来看,只有依靠不断改进来代替严防死守,才能真正让5S的效用持续发挥。所以,做到持续,不单纯是依靠长期的固定的检查,更加重要的是创新的引导。
  
  
可可位 2019-5-22 20:03:07 来自手机
楼下的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试用版_silly 2019-7-15 07:04:49 来自手机
看这种帖子就要有种“雾里看花”的意境。(诗意评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

GMT+8, 2024-11-24 02:30 , Processed in 0.316172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