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为“中国制造‘建立一个“中国物流‘的支撑体系,已成为提高我国物流国际竞争力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
由国外企业“走进来‘和国内企业“走出去‘而引发的跨国物流需求正在迅速增长。面对跨国物流企业纷纷进行战略调整图谋抢占中国物流市场制高点的逼人势头,有关专家称,如何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为“中国制造‘建立一个“中国物流‘的支撑体系,已成为提高我国物流国际竞争力必须面对的紧迫课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已卷入全球性的竞争与合作,在中国已形成了具备国际竞争力优势的经济特色区域、产业集群,百余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吸引越来越多的全球采购商把目光投向中国,一些跨国公司把全球采购中心迁至中国,或在中国设立采购办事处,推动中国成为崛起的全球采购中心。据统计,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已有450家在中国投资,在中国投资的外商企业超过50万家。与此同时,我国不少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国际市场。为了适应国际市场的变化,我国物流业也将发生巨大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丁俊发表示,今年我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国内物流业的变化首先表现在物流需求的聚集和释放呈多种方式并存的局面。一是物流外包的趋势会有所增强,但因诸多因素的影响,外包的规模和速度不会太快,特别是整体外包还需要假以时日。二是企业自建物流系统、扩大自营物流的趋势依然存在。一些大型企业、垄断性企业,特别是商业连锁企业,仍将以自营物流为主。医药、烟草和电器等的动向有一定代表性。三是生产、流通企业与物流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势头会得到加强。这种方式,既可以利用对方优势资源,又不会失掉对原有业务的掌控权,受到越来越多的巨头型企业的青睐。宝钢、海尔、长虹、中核集团、tcl等,不约而同地与中远物流结成战略合作关系,绝不是一时“心血来潮‘。2005年年初,又传来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七成的消息,对我国钢铁企业以及下游企业的影响将是巨大的。丁俊发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深度合作,显得尤其重要。
同时,跨国物流企业的战略调整将更加引人注目。随着2004年12月11日以后,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跨国物流企业将借机扩大在华业务。在投资方式上,他们会更多地选择独资的形式或通过增资扩股取得合资企业的控股权;在服务对象上,将不再局限于国外企业,会逐步向本土企业渗透;在投资地域上,将会立足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逐步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许多外资企业把中国作为战略投资重点,早在几年前就已开始运作,2005年将会迈开重要步伐。跨国企业将倾向于把地区总部移师中国或自建物流系统。如麦当劳企业,面对中国缺乏铁路和公路的冷藏运输能力,着手建立自己的运输企业,以确保稳定的产品供应。可口可乐组建了自己的车队,通过企业自身物流系统完成的运输和实体配送已达总量的50%。我国现代物流的推进过程,与对外开放、跨国企业进入紧密联系。因全球化趋势加强、我国履行入世承诺而带来的跨国企业物流战略的调整,对2005年中国物流市场的重大影响,将是不言而喻的。
丁俊发认为,中国物流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的格局。随着中国市场全面开放,跨国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弥补网络、低成本和本土化方面的缺陷,在中国获得较快发展,中国物流企业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那些拥有完备物流网络、物流成本较低、能够对客户需求做出灵敏反应的物流企业将赢得客户的青睐,并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相反,那些不具备网络规模优势、运营成本高昂和对市场不能做出灵敏反应的物流企业将逐步被兼并、重组或淘汰出局。
丁俊发认为,有这样几个趋势应该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构建经营性资产,成为许多企业做大做强的战略选择,资产实力强的企业更容易取得客户与市场。二是外资收购内资、民营收购国有,有的以重组的方式进入,有的以重组的方式退出,更多的重组购并案,将会在2005年的中国物流市场发生。三是物流质量和效率将更加受到关注,物流管理、技术和服务创新将推动物流现代化进程。如区港联动、仓单质押、物流地产、多式联运等方式已经崭露头角,2005年的发展将会更快。供应链管理、rfid等新技术已进入国内,我们同样应该认真面对。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分析预计,2005年的中国物流仍然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词语被屏蔽}物流总额的增长将在20%以上,物流业增加值的增幅在10%左右,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平稳的基础上略有下降,现代物流总体运行质量和效益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对经济{词语被屏蔽}发展的贡献会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