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因此,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必须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进一步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着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不仅对促进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引导农村消费,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具有重要意义。农村流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特别是在生产性收入仍是农民主要收入的情况下,农村流通发展的程度直接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村消费市场的开拓。国际经验也表明,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尤其是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地与现代农业要求相适应的物流产业获得了较大发展,这些物流产业在促进农村生产、引导农村消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但也要看到,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相比,与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相比,农村流通体系基础还比较薄弱,流通设施投资还有待加强,流通组织发育还相对滞后,流通效率亟待进一步提高。着力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仍然面临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现在,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面临着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从大的环境看,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中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而构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的意见》等的贯彻落实,大大促进了农村流通的健康发展。从流通企业的积极性和实际发展情况来看,“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流通企业开拓农村市场提供了舞台,各类企业积极申请试点,包括江苏“苏果‘、北京“物美‘、河北“好日子‘、湖北“福迪‘等一大批连锁品牌,纷纷加入了超市“上山下乡‘的大潮中,积极探索农村流通方式现代化、经营模式本土化、网络使用多样化的新路子,并获得了长足发展。从农民的需要看,近年来,农民收入不断增加,购买力逐渐增强,农村消费的不断扩大有了更现实的基础。我们一定要抓住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着力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流通业态;培育新型农民,强化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的人才支撑;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
第一,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研究表明,完善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获得发展的重要前提和有效载体。从欧美的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的有效举措之一就是积极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我们要加快农村流通体系建设,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就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采取优惠财税措施,支持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发展,积极推进农产品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一批设施先进、功能完善、交易规范的鲜活农产品批发市场,完善以批发市场为中心,以集贸市场、连锁超市、便利店、单体零售经营门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辐射力强的全国农产品流通网络,逐步建立产区与销区、国内与国际市场一体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通过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双百市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村商务信息服务‘等工程,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直接向城市超市、社区菜市场和便利店配送农产品,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快供销合作社经营网络改造和城市商业网点向农村延伸,支持农资超市和农家店建设,对农资和农村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实行企业总部统一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和经营审批手续。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网络。积极推行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农业会展经济,促进农产品营销促销,形成国内产销相衔接、国外促销相呼应的农产品营销新格局。进一步开发整合各类农业信息资源,加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构建延伸到县乡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建立功能齐全、体系完备、高效共享、反馈灵敏的农业信息体系。
第二,培育新型农民,强化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的人才支撑。
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好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进而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要建立和完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基层培训能力;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培养,提高农民创业就业能力;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增强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促进农民由体能就业向技能就业转变。创新农业和农村人才评价、激励和服务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自主创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要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是增强农民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继续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全面推行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加大少生快富工程实施力度。增加农村文化事业投入,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农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步伐。要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实施,努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经营者;积极发展种养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各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经营主体;采取各类支持政策,鼓励外出务工农民带技术、带资金回乡创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的带头人,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物流产业奠定更为广泛的人才基础。
与此同时,要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加快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和农村各类流通中介组织。采取财税、金融等措施,鼓励各类工商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供销合作社应发展联合与合作,提高经营活力和市场竞争力。邮政系统要发挥邮递物流网络的优势,拓展为农服务领域。
第三,加强监督管理,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标准体系。
要认真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强化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能力建设,突出产地环境监控、投入品质量监管、生产技术规范、市场准入、市场监测等关键环节,建立从田间到市场的全过程控制,运转高效、反应迅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扩大监测品种和范围,及时发布例行监测信息;加快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围绕农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实施与监督等关键环节,从管理、技术与生产实践等层面入手,加速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标准化建设;积极引进适用的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建立由农业投入品标准、农产品质量标准、农产品安全标准、农业生产经营规范标准,以及配套支撑标准组成的农业标准体系,在重点地区、品种、环节和企业,加快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对农药、兽药要实行专营制度,对添加剂要规范使用制度,实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试点;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生产环境和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对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要注意做好认证工作,通过保护农产品注册商标、地理标志和知名品牌,严格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要进一步发展农产品贸易,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适应国际贸易的通行规则,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支持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巩固目标市场,发展潜在市场,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要加强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注册品牌,开展海外市场研究、营销策划、产品推介活动,不断拓宽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和渠道。积极引进境外技术、人才、资金和服务,促进农业技术和产业升级;积极发展远洋渔业和水产品出口加工业,鼓励和引导农垦、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有实力的企业积极参与境外农业资源综合开发,不断拓展我国农业市场和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物流产业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