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市场上的收购和合并风潮,使it部门面对集团内部众多不同技术、不同结构、不同应用的信息系统疲于支应,想像一个以oracle和solaris技术为主的企业收购了一个以sql2000和windows2000技术为支撑的企业,系统之间的信息如何交换和共享?
系统之间缺乏集成最直接的后果是成倍增加的工作量,往往需要从一个系统打印出报表,再手工输入到另一个系统中。在此过程中又不可避免地产生错误,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更严重的后果是降低了运营效率,使企业失去了在纷繁多变的市场上竞争的基础。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独立的信息系统,使企业内部需要集成;同时由于企业是供应链中的一员,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企业更需要和商业伙伴的系统集成,以共同对最终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供应链集成四步
从供应链集成的深度和广度来看,集成可分成4个级别:信息集成、同步计划、协同工作流、全面的供应链集成。
对整个供应链集成而言,信息集成无疑是基础。供应链中所有伙伴都有能力及时准确地获得共享信息,是提高供应链性能的关键,供应链的启动应该由最终的用户需求所驱动。在一个没有很好的信息集成的供应链环境中,最终用户的需求在供应链的传递过程中往往会被扭曲放大。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企业不能基于整个供应链的信息,而只能依据企业内部的信息制定各自的预测、计划和需求,并且将这种不准确的信息传递给上游,如此逐级放大。
要解决这种扭曲放大的信息传递,必须要实现供应链的信息集成。信息集成没有统一的模式,要根据供应链的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方式。例如,基于internet的informationhub模式是一个供应链信息的集散地,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信息系统都与之相连。它不负责数据的存储,其职责是正确的同步计划。
在具有了信息集成的供应链平台上,同步计划决定每个合作伙伴应该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完成多少等一系列问题。由于这种计划是每个合作伙伴根据整个供应链的共享信息制定的,因此它是准确有效的,完全被最终用户需求所驱动。
利用信息集成,还可以实现同步的产品设计和试制。在汽车行业,这一点尤为明显:汽车制造商、oem、零部件供应商、毛坯件供应商通过建立和共享一致的产品信息数据,如cad库、capp、erp和pdm,设计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和制造工程师共同协作,以加快新产品的开发和试制。
同步计划解决了供应链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协同工作流则是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协同工作流可以包括采购、定单执行、工程更改、设计优化等业务。其结果是形成灵活、高效、可靠、低成本运作的供应链。协同工作流典型的应用一般在采购和销售领域。
目前,很多erp供应商在各自的系统中也集成了工作流的应用,但这只是一种企业内部的工作流,而不是在供应链层次上跨企业的工作流。erp系统可以根据用户对工作流(一般以电子邮件的形式)的反应情况执行相应的动作,但当工作流流出企业内部时,系统则不能根据企业外部的反应自动执行相应的处理。
而全面的供应链集成就好像一个大型的虚拟企业组织,组织里的每个成员共享信息、同步计划、使用协调一致的业务处理流程,共同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为最终用户提供高效快捷、灵活的支持和服务,从而在竞争中获得优势。
再造全新商业运作模式
良好集成的供应链环境,实际上为供应链中的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使得公司能用全新的更有效的方式追求企业的目标。
供应链集成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库存管理为例,在未实现供应链集成的情况下,企业里的呆滞或过期库存纯粹是一种资源浪费,即使它在{词语被屏蔽}企业内可能是有用的。而在一个良好集成的供应链环境中,由于信息的高度共享,物料信息放在整个供应链中被所有的参与者访问。因此,单个企业内部的不可用资源,在整个供应链中则可能是可利用资源,该资源会被同步计划自动利用。同理,企业的空余能力、未按期完成定单都有可能在整个供应链环境中被协同利用和处理。
实现供应链结构的优化。在高度协调集成的供应链环境中,信息流可以和实际的物流分开以实现更灵活的业务处理。如思科、戴尔的定单处理模式,利用基于internet的信息系统将公司和客户、供应链伙伴连接到一起,在线处理定单和采购业务,而实际的物流可能非常简单:思科55%的销售是直接从供应链中的外协单位发送给客户的,不需要在其配送中心做停留。其结果是低成本、快速、准确的定单处理和客户服务。
实现大量定制。通过集成的信息系统平台,很多公司可以让客户直接通过internet定制自己所喜欢的产品。这种趋势已经从最初的在线零售商,发展到很多大型的生产制造企业,如戴尔、福特和通用汽车等。用户的定制需求,在一个高度集成的供应链环境中被所有的参与者协同完成。可以想象,如果没有有效集成的供应链,这种定制是很难实现的。
多样化如何兼容
虽然供应链集成带来了巨大效益,但由于每个企业的管理特点各异,企业使用信息系统也是多种多样的,这给供应链集成造成了极大困难,难以形成统一的集成标准、跨企业的安全管理,难以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集成。
由于管理和技术的复杂性,没有一种或几种技术或标准能解决所有的集成需求。从早期的edi到基于internet的电子商务,从基于组件结构的应用解决方案到webservices的解决方案,技术总是为了适应企业的应用而不断更新发展,而同时新的技术又给企业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和商业模式。每一种技术都在应用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何在这些不同标准和技术的产物之间建立连接和共享,以至协同工作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跨企业的供应链范围的集成,显然要比企业内部集成困难得多。除了信息系统和格式不同外,安全也是需仔细考虑的问题。这既有一般的数据本身的安全,如防止企业的机密数据泄露,防止非法入侵公司内部系统等,也包括由于供应链结构不够健壮而造成的系统崩溃。企业的it人员很难对跨企业的信息系统进行控制,当供应链中合作伙伴的系统发生改变,如升级、更新、或者因发生错误而停止运行时,将可能导致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行失败。
供应链系统如果不能和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尤其是erp集成,很难做到真正的信息共享,更谈不上进一步计划和协作了,因为erp是真正的企业信息的集中地。虽然很多企业在实施完erp后,为了进一步改善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又实施了scm和crm,但从其实质来说,这些系统都处在企业的内部可控范围内。
以采购业务为例,erp系统所产生的采购订单一般是通过传真、电子邮件或edi传递给供应商。为了实现采购业务在供应链中的自动执行,一些技术服务公司开发了相应的行业集成处理平台,用户可以建立各自的门户连接业务伙伴,包括供应商和客户。但在门户和内部erp之间仍没有相应的有效接口,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人工将erp的采购订单输入到门户中。
以信息共享为基础,通过同步协调一致的计划和业务处理流程,实现高效低成本的供应链系统,无疑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能更好地对最终用户提供服务和支持,更快捷地把握新的市场机会,取得竞争优势。
供应链集成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因为每个企业管理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更由于企业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千差万别,既有信息技术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又有不同技术和标准形成的不同系统,因此供应链集成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