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17499

谈话的艺术 [复制链接]

Margaret 2011-2-13 07:55:11
来源:价值中国作者:白贵才《三国演义》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刘备为报二位义弟被杀之仇,不顾丞相诸葛亮的反对,愤而伐吴。一次关兴、张苞立了大功,刘备便叹曰:“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矣;复有二侄如此英雄,朕何虑孙权乎!”结果让老将黄忠听到,心生不快。虽然刘备只是想褒奖关兴张苞,并无贬损老将之意,但听者有意;这些话刺痛了黄忠的心。结果,次日为求全胜,黄忠孤军深入,不幸中箭,最终战死沙场。此时,刘备悔之晚矣;只有哀叹“伤人之语,如水覆地,难以挽回”。或许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前人才讲“才舒放即当收敛,才言语便思简默”。
而今天我也遭遇了这样的事情,在谈话的过程中,他的态度另我反省,才明白是当初自己一句无心的话伤害了他,伤了他的心。所以今天他才会给我带有如此报复情绪的言行,无怪于人,怪也只能怪自己不谙世道,不谙人心。
“言多必失,语多伤人”。难怪先人告诫,“多言为涉世第一病”;“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人应该学会如何说话,如何待人,至少懂得“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善默即是能语,用晦即是处明,混俗即是藏身,安心即是适境”。因为“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至于眼前些许恩怨何必耿耿于怀,任它去吧,不过如此,一笑了之。
这也告诫世人,“甘人之语,多不论其是非;激人之语,多不顾其利害”。因此要谨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多门之室生风,多言之人生祸”,所以要三思而后行,同样要三思而后言。正所谓,“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明晰世人心理,一切都是有其缘由的,有其道理的。话是开心钥匙,更加是一把结仇的锁。一句话可以使人笑,使人跳,也可以使人生,使人死。伤人莫过于伤心,正如打人莫过于打脸;无意中一句话可能将友人变成了仇敌,自己还未察觉,可人家早已记恨在心。尤如思维的“病毒”侵入大脑,侵蚀思想一般。古语早就有言,“称人以颜子,无不悦者,忘其贫贱而夭;指人以盗蹠,无不怒者,忘其富贵而寿”。历史上有个经典的案例,就是“后来者居上”。 《史记·汲郑列传》上记载,“黯为人性倨,少礼,面折,不能容人之过。合己者善待之,不合己者不能忍见,士亦以此不附焉。然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数犯主之颜色,常慕傅柏、袁盎之为人也。”一次当朝议政,汉武帝说要实行儒家的仁义之政,多为老百姓办好事。没等皇帝把话说完,汲黯就说:“陛下内心里那么贪婪多欲,表面上却要装得实行仁政,这是何苦呢?”一句话把汉武帝噎的脸色大变,宣布罢朝。“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六月寒。”从此以后,汲黯的官职再也没有提升。而比他官小的多的公孙弘、张汤却一个劲儿住上升。后来,公孙弘当上了丞相,张汤做上了御史大夫,可汲黯还在原职。一天,汲黯对武帝抱怨说,陛下使用群臣,跟码劈柴一样,是“后来者居上”啊!汉武帝听后,对大臣们说:“人真是不能不学习啊!你们听汲黯说话,越来越离谱了!”
这个事例说明了什么呢?“好马在腿,好人在嘴”、“有一言而伤天地之和,一事而折终身之福者,切须检点”;说话是很重要的一个能力。如果大家工作能力都一样,当然谁都愿意接受一个很会说话的人,而不会接受一个像汲黯那样倨固的人。这是人之常情,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所以,“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酒谑,慎勿形言”。不仅为人处事如此,同样,执国理政亦是同理。“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因为“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中山国的故事就是一个“因言丧邦”的最佳案例。
[1][2]下一页
遇见未末 2019-5-22 20:26:05
高手云集 果断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3 11:58 , Processed in 0.2457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