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33204

消失的日本松下的精益生产之路 [复制链接]

精益人 2019-3-4 08:32:45
曾经令日本人引以为傲的日本松下,是那么的耀眼,那么辉煌!但是今非昔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松下公司其实一直努力这,进行“制造业的突围”,以下就看看:松下是怎么进行制造业突围战的
日本最大的消费电器制造商之一的松下电器,赢利能力日益强劲。2008年第二季度,其净利润为730.3亿日元,比2007年同期增长86%。

松下本部预测:2008年整个年度的运营赢利将攀升7.8%,而收入将增至884亿美元。

令松下自信的是,其已经勾画出一幅清晰的发展路线:以利润为主导、以技术为利器,发展重心不断转向拥有较高利润和一定技术门槛的新环节。

实际上,没有出现这幅路线图之前的松下,曾经面临严重的危机,而即使这幅路线图在今天收到了效果,松下仍将在今后因为时局的改变而产生新的颠覆。那么,这幅可靠的路线图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具体做法又是什么?

失去的10

相比中国制造业目前遭遇到的危机,日本则提早了18年。18年前,中国制造业正在崛起,日本制造企业则陷入历史上最尴尬的境地。

危机肇始于1990年,到2001年达至谷底。松下历史上第一次亏损,也正是发生在该阶段。

1989年12月29日,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日经平均股价曾高达38 915日元,而1990年10月1日却跌至19 781日元,跌幅达49%。后者,被称为日本?沫经济走向崩溃的起点。特别是1992年4月28日,东洋信用金库因“料亭惠三”倒闭,首次打破“日本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

而从企业的情况看,由于以钱赚钱的“生财术”运用失败,企业的资产卖出损失增加,1990年仅股票资产就减值104兆日元,约相当于当年经常利润的2.7倍。

松下更遭遇80年未见的巨亏,在2001财年亏损超过4000亿日元。

作为企业,松下明白自己的“短板”:以往的成功,导致它难以适应全球竞争时代的环境变化。

2000年,松下董事会没有推举家族成员,而是出人意料地任命家族外成员中村邦夫为社长,并由此拉开了变革的帷幕。

建构“超制造业”

中村邦夫对松下提出具有挑战性的“创生21计划”。该计划是松下最终产生企业新战略路线图的一次前期准备。

“创生21计划”的核心就是:对松下幸之助留下的经营系统进行“破坏”,使大量规格化生产从“笨重迟钝”中解脱出来,创造“超制造业”的、轻捷而快速的新松下。

具体思路就是:对IT、制造、流通、就业、设计等环节进行一系列改革,废除或合并事业基地、开发新业务等,以“微笑型收益结构”为目标,形成一个能够发挥元器件、整机、服务三者相乘效果的新的商业模式。

从表面上看,“创生21计划”几乎否定了松下幸之助的产品线和管理模式,但从企业理念来说,“创生21计划”符合松下幸之助“每日更新”的经营思想。

虽然松下首先需要解决巨亏,但“创生21计划”的根本性作用是“破坏”原有企业体系,创建一个新的适应性更强的企业体系。

“创生21计划”具体采取了两大措施--解构与建构:通过打破原有管理结构和产品结构,消除低效情况,重新恢复增长。

第一步是解构。削减管理层,实现向扁平化网络式组织的转型。

思路:2001年4月,首先对日本本部改革,将“公司战略本社”和“业务服务部门”的职能明确分开。前者主要承担全球性业务的战略决策,后者集中承担公司整体的服务职能。

措施:从2001年度开始,总公司废除原有的部、课体制,战略本部的管理层由原来的6个减少到4个。此外,总公司的管理人员,由1500人裁至700人。

效果:将业务重复、零散的事业部整合为一个事业部,从而减少了资源浪费;将原有的9个事业部整合为2个大事业部,促进了人才、物质、信息的顺利交流。

第二步是建构。恢复企业活力的改革,推出了组织重构战略决策。

思路:从2002年开始,松下彻底废除单个产品分类的事业部制,从而扩大总公司作为上层管理的职能,提高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

措施:松下在废除事业部制的同时,将制造工厂分离出来成立生产中心。

效果:促使松下的各个分公司或关联公司提高自身的开发水平和能力,推出有市场规模和消费者喜爱的新产品,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为生产中心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条件。

而在解构与建构中,松下有两个“破与立”:

首先,作为对家电流通改革的一个环节,松下将多层次分散的销售渠道重组为一个新的营销体制。根据品牌的不同,重新设置了两个营销本部,即“National”和“Panasonic”,并且分别开始与一部分大型量贩店直接签约进行供货交易。将全日本28个地区性销售公司整合为一个,并裁减剩余员工,在3年内将上述机构中与销售有关的人员减少了20%,共裁员约5000人。

其次,打破日本企业历来神圣不可侵犯的“人本主义”,正式引进了“地域限定职员”的制度。这一方面是改革需要,许多工厂会迁移;另一个目的则是使松下各地职工工资待遇与其他竞争者基本拉平,降低成本。

这两大措施的效果如何?

前者,通过一年的初步裁员,2001年度的营销成本有了明显的降低,其中流通部门和市场部门的成本分别降低了约550亿日元和300亿日元。

后者,截至2002年11月,松下在工资费用上每年压缩约230亿日元。

“创生21计划”的最大成效是,2002年4月至2003年3月的联合结算中,松下的营业额与上年度相比增加了5%,达到7.4017兆日元。也就是说,松下在大刀阔斧改革的一年以后,即转亏为盈。

而“创生21计划”的重要使命,是为松下新战略路线图的最终出现奠定基础。

尽管,2003年让松下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是松下很清楚,由于中国电器制造业的迅速崛起,松下在制造方面的成本优势已经基本丧失,在这种挑战下,松下必然要思考下一步的战略方向。

谋取后一轮进攻

松下从2008财年开始实施新的三年管理计划,即“GP3计划”(Globalprogress、Globalprofit、Globalpanasonic)提出:到2010财年销售额要达到10万亿日元,股本回报率要达到10%。

按照这项计划,松下不仅要加强对全球市场的开拓,而且要强化集团内的创新活动,使松下转为一家精益高效的制造导向公司。实际上,这就是松下的战略路线图。

定位为“制造导向”的松下,如何谋取市场的成功呢?答案是创新。


其实,“制造导向公司”并不完全等同于松下幸之助时代的制造公司,而是既强调制造优势也注重技术优势。作为“制造导向公司”的松下,提出要加强“黑箱”技术以确保产品竞争力。“黑箱”技术就是那些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技术,包括知识产权,以及用难以被对手复制的复杂材料、工艺和技术知识制造的产品。这与松下幸之助时代有所不同。

现在,中村邦夫的继任者大坪文雄正在完成另一重大任务--统一品牌为“Panasonic”。按照GP3计划,松下将把重点转移到“金砖四国”,力争使海外业务营收比例由目前的不到一半提高到60%以上。

但是,由于受美元经济的拖累,当前全球都面临恶劣的经济环境,松下赖以为重的全球消费市场必然受到影响,对松下来说,最大的难题是在当前低迷的全球经济局势下,如何继续保持住自己的赢利点。


其实国内企业也有相同的状况,比如百年老企青岛啤酒,当企业陷入困境时才是真正考验企业的能力的时候,本文的目的就是要讲给中国企业,当没有更好的经营方式的时候,不如进行精益转型!走精益生产的道路,这样会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鲁鲁根 2019-3-4 08:41:44
顶顶更健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中夜栀子 2019-3-16 20:45:22
没人回帖。。。我来个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塘吓新房东 2019-3-27 18:40:51
呵呵,低调,低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wxid 2019-3-29 08:44:49
传说中的沙发???哇卡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易风_逝 2019-4-2 17:54:40
站位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龙少1988 2019-4-8 19:44:53
向楼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球★球 2019-4-24 13:21:04
高手云集 果断围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鲸鱼先_生 2019-4-25 12:56:13
这么强,支持楼主,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Xizi_NfQnprTZ 2019-4-30 16:45:47
顶起出售广告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24 05:41 , Processed in 0.23392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