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华:
精益生产的推行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遵循一定的步骤和路径来进行,精益工具之间是有逻辑关系的,其导入必须遵循一定的顺序。
精益的推行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精益思想--精益工具---精益系统---精益文化。
精益工具的导入,要由点到线再到面进行,先建立样板线制作标准,再全面展开工工具的应用“先流动、再拉动、再价值流动”。很多人很奇怪,一般咨询师不都是先做价值流,通过VSM诊断后再进行推进吗?实际上VSM就犹如“医生开处方”,而其他的工具就是上面的“药丸”,企业刚导入精益生产,没有学习这些“药丸”的药理就贸然导入高端工具,可能开出能治病的“处方”吗?实现流动的工具:5S、标准作业SW、快速换模SMED;让流动更顺畅的工具:全员生产维护TPM、变异减少改善VRK。
当上述基本实现以后,再导入拉动生产;最后再导入一些高端工具,如PD(战略部署)、VSM(价值流图)、TPI(事务性流程改善)等,从生产领域延伸至公司所有区域,全面展开改善。
孔令霞:
精益推行的四个阶段也可从另外一个层面讲:精益现场--精益生产---精益管理---精益企业。
至于四个阶段如何去做要和企业实际相结合,要了解企业现状,尤其是精益生产过程中精益工具的应用,并不是工具应用的越多越好,要使用适合自己企业的工具;同时,精益生产是全系统的,不能仅仅停留在现场或生产系统。
李雪莲:
丰田的精益生产是一个经过很多年天时地利人和形成的‘生态环境’,是不可复制的。我们能做的,是引入其中的一些树种(工具),让它根植于你自己的土壤(文化)。每一棵树,都要从种子(pilot)开始,到开支散叶(system),这往往要花上好几年的功夫。
国士无双:
管理层首先要获得30%以上的人认同这个理念,甚至是积极配合。我自己的体会是推广精益就像是煲汤一样,是要有过程的,它不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最终取得的结果可能是革命性的。
伊藤彰洋:
要想精益获得成功,一开始就要在以下方面做好思想准备:
1)上层领导和上司关心精益活动,提供能够发表精益成果的场所;
2)给现场指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将目标可视化;
3)在现场设立真正的领导骨干,明确管理监督的职责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业务,明确责任人;
4)让现场的人“动起来”,对于提出的提案已经要找到答案,明确地告诉大家改善活动会到来的好处,让现场的人都参与到项目中;
5)找到问题真正的原因,并消除问题根源;
6)精益不是一时的项目而需要保留改善专员小组持续开展。
Masafumi Suzuki:
首先要学习什么是“标准作业”,培养能够发现和找到“浪费”的[眼力],将人的动作稳定化;下一个阶段是学习掌握消除浪费的问题解决方法,让设备运行稳定,让品质稳定;接下来是学习什么叫“拉动式生产”,这涉及到供应商和客户间的关系;学习物品的搬运方法,学习怎样向操作工供应所需物品才是“JUST IN TIME(准时化)”。
Lucky:
IE.还是有一定的逻辑的。比如,你想推单件流,你会发现你线上的成员多能工不足,没有弹性的人力以及旧的薪 资方法提高不到工人士气;当你推行后拉生产时,你会发现组织架构不是以产品价值流构成的,相互之间还会是会脱节;当你实现了整个流程的后拉,你会发现组织架构内成员的分工,职责,员工的工资方案又起到了一定的约束...等等。
Lester Liu:
推动精益就是根据公司层面决策最紧迫的是什么指标。基于从0开始精益的企业,每个精益生产项目都可以按照一个模块来推动,每个模块的推动主要思路不外乎以下几个步骤:
1)指标制定,分解到公司职能组织;
2)成立推动组织架构,选择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培养成为本模块的专员;
3)准备基础资料,选择试点,在试点内运行所有的活动,摸索总结出适合公司特点的标准;
4)推广到其他相关区域,开展自主达标活动;
5)通过一系列的检查制度,对现场自主达标形成机制或制度,强制推行,才能深入到日常习惯中去;
6)组织月度精益会议,奖优罚劣,搭建展示亮点的平台,让越来越多的自主性积极性高的人多次在公司高层面前曝光,形成氛围,不断的良性循环。
刘正升:
1)建立基础的标准、规范的意识,让大家在工作中养成遵章守纪不随意的习惯——5S的导入(当然初期这是初期对5S的理解和使用);
2)建立合理的改善机制,激发大家改善的意识,形成不断改善的良好氛围——改善思想的引入(陆续建立了改善提案制度、革新小组活动、大课题活动三项面向不同层面的改善机制);
3)建立PQCD指标的统计评价机制,这块是进一步改善的基础和前提——结果评价指标的建立;
4)通过指标数据设立课题,并通过课题的开展导入各项精益改善工具——精益工具的陆续导入(这导入的顺序,要很据实际情况等逐步完成,要有心理准备);
5)根据实际的现场情况,梳理各方面管控的流程,建立各方面的管控系统——精益改善系统的标准化;
6)按建立的系统要求持续不断的运作,不断改善、完善各方面的工作——持续的PDCA管理循环,形成不断改善、不断创新的氛围、文化。
Max:
推进精益其实就是做两件事(对于刚刚推行的企业 ):一是构建高效的运作体系,二是构建一个熟悉改善方法论及持续改善意识的团队。这两者是相互作用的,在构建体系中培养、锻炼团队,而这个团队则会不断推进体系的持续优化。
John_Zhang:
推行精益生产不是所谓“以不变(标准和步骤)应万变(企业的不同)”,而是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因势利导。人,是要驾驭精益的。精益,是要被选择、被取舍、被利用、被推行、被发展、被打破的。不要总是想着“改变”,改变不是目的而是结果。
以上都是各位大家之谈,观点很多,视角不同,但无非都是围绕精益开展的过程。这里也提到很多的步骤,具体内容差异较大,在借鉴和运用时最好分清它所针对的是哪一个过程:意识的形成过程?体系建立的过程?方案执行的过程?还是问题改善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