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12183

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复制链接]

财智菁英 2019-5-19 16:53:38
全面质量管理概念是由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菲根堡姆博士首先提出的。菲根堡姆博士认为质量管理应该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每个人都应参与到质量管理的活动中来,了解质量的概念和意义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思想就是全员参与的、全面开展的质量管理和改善活动,目的是以最经济的成本为客户提供最大满意度的产品或服务。
        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四个发展阶段
        自全面质量管理1961年被提出后,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及研究的热潮,使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应用和发展。概括地讲,全面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日本从美国引入全面质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带入了日本,日本人开始认识、接受并学习这种全新的质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虽然当时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还没有系统化,但是它依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到1970年,全面质量管理已经逐渐渗透到日本所有企业。
◆质量管理中广泛采用统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日本企业在全面导入全面质量管理后,随着全面质量管理效果逐渐展现出来,日本企业充分认识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好处。全面质量管理也就是从这时起被日本企业作为一门正式的管理科学进行对待,并将计算机和统计技术与之进行结合,进行推广和应用,全面质量管理进入了告诉发展期。
◆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和要求得到标准化
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1986年被国际化标准组织进行了标准化,并与1987年3月正式颁布了ISO9000系列标准,全面质量管理进入发展的第三阶段。因此,ISO9000系列标准其实就是对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化。
◆质量管理上升到经营管理层面
随着人们逐渐认识到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对企业的重要性,并将其提升到经营管理的层次,朱兰、石川馨、久米均等学术界和企业界的著名管理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观念和理论, “质量管理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这种观念逐渐被企业所接受。
全面质量管理(TQM)在国外的实施现状
由于国情不同,菲根堡姆的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推行过程中,被各国企业加入了一些自己的东西,虽然各不相同,但更符合自身特质,也各有所长。
尤其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范围内的工业逐渐恢复,全面质量管理逐步发展起来,并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以及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这三种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各有自己的特点。
◆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
在二次大战期间,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以美国为代表的美国系统展开了质量成本和质量费用的研究,提出了质量管理是需要成本的观念,认为故障费用、评价鉴定费用和预防费用是质量管理必须投入的成本。
◆以日本为代表的“日本系统”
日本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创造了新型的质量管理活动——QC小组,随着QC小组的发展,其逐渐成为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要素之一,也形成了具有浓厚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统”。
◆以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为代表的“前苏联系统”
前苏联和东欧的质量管理研究同样起源于二战之后,布拉钦斯基和杜布维可夫是其代表人物,他们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路并被国家大力推行,还将杜布维可夫所创造出来的系列方法称为“萨莱托夫制度”。
在“萨莱托夫制度”中,明确规定了产品或零部件的规格和标准,不仅使零件获取、使用更加方便,还能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尤其是提出了生产合格产品的概念,实现了质量管理思想的飞跃。此外,“萨莱托夫制度”还提供适当的信息、测定仪器、操作方法来生产并进行充分的培训。
立东 2019-5-31 11:24:02 来自手机
佩服佩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

GMT+8, 2024-5-30 17:37 , Processed in 0.7400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