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4955

如何成为企业的成功管理者 [复制链接]

中夜栀子 2022-4-25 11:55:05
无论是在国企还是在私企,成为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是所有管理者的共同心愿,但是如何才能成为企业的一个成功管理者?笔者认为要成为一个成功管理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管理自己
一个管理不好自己的人,如何管理别人?一个每天上班不守时的人,下属会守时吗?一个书都不翻一下的人,下属会热爱学习、追求进步?一个上班魂不守舍的人,下属会集中精神、全力以赴工作?一个承诺经常不兑现的人,你能要求下属以诚待人、诚信服务?
相反,一个刮风下雨、雷打不动准时上班的上司,他的下属很少迟到早退!一个天天学习、不断进取的上司,他的下属如不努力就会被淘汰!一个严于律已的上司,他的下属也不敢造次!一个对客户毕恭毕敬、真诚服务的上司,他的下属必定会受到用户的好评!一个管理不好自己的人,他的部门怎么管也不会有起色。
那么如何管理好自己呢?
1.严于律己,是管理自己的心态
人之初,性本懒,让自己停留在舒适区,是人的本性。磨灭斗志的最“好”方法,就是让自己保持最舒服、最喜欢的感觉。这种人,碰到困难,选择退缩,而不是挑战 ;可是,要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哪里有舒适、平坦的道路?!成功的正道是坎途!真正有智慧的人士,会选择自己一直处于艰难、危机的状况中,卧薪尝胆,保持自己的意志。对自己严格要求,才能管理自己!管理自己,就是让自己知难而上,热爱挑战!其实,大多数人都懂得正确的道理,能够行动的只是少数。原因在于,普通人对自己不够严格,只懂得率性而为,随波逐流。
记住:对自己不严格,社会就会对你严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已经验证了的真理。
2.言出必践,加强执行力,是管理自己的结果
成功是一种习惯,诚信形成领导力!领导力来自好多方面,可是一个言而无信、信口雌黄的人,是没有领导力的!
领导和管理,都要做到令行禁止!
管理自己,兑现承诺,应该是一个领导者必备的习惯!如果在下属面前,言出必践,那非常不容易。但是假如长期如此,必将铸就个人的诚信,形成强大的领导力。上司注意自己的承诺,下属如何敢信口开河说不负责任的话、做不负责任的事?
3.不断学习,是管理自己的内容
如何管理自己,管理自己的什么事情?这个问题,要靠不断学习去填充答案。我们不可能天生就懂得各种知识,即便你经过辛勤努力早已拿到了本科或研究生的毕业文凭,但它仅仅证明过去你的学习经历而已,并不代表你现在说拥有的知识与水平,学历的高低不完全等同于文化程度的高与低,更何况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之快,可以使任何最新的知识变陈旧。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管理者必须紧紧把握好时代的脉搏,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自觉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先进思想的洗礼,做一名与时俱进的学习型管理者。
比如:学习销售技巧。
我们知道,一个成功的销售人员,要观念正确、方法正确、还要比人快、比人努力,才能创造出辉煌业绩。懂得这些道理和技巧不难,但是做到位,就很难。这里,就要靠管理自己,对自己严要求!让自己不畏困难,不畏挑战,充满热情地去做,这样,我们的知识才能真正变成能力,并改变我们的人生。而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学会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
比如:学习时间管理,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好自己的时间;而情绪管理,可以帮助我们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学习,让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
21世纪,竞争就是比赛谁学得更多、更好、更快!一个不断学习的人,绝对是一个自我管理能力越来越强的人。一个不需要别人管理的人,一定成为管理别人的人!
把员工安排在最适当的位置
通用汽车公司历史上最杰出的首席执行官斯隆在对公司的管理过程中十分注重人事安排这一环节,他所领导的管理层把较多的时间用在人事的讨论上。他说:“如果我们不用四个小时好好地安插一个职位,找最合适的人来担任,以后就得花几百个小时的时间来收拾烂摊子。”的确,知人善任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需要花相当多的时间,费相当大的精力,有时为了一个关键职位的人选,管理者可能会大伤脑筋,这在当时看来可能过于小心,但这种“小心”是很必要的,不然,当果真因用人不当而出现事故时,损失就无可挽回了。这样的教训在很多公司都出现过。我所了解的一家电脑公司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总经理在任用李某为销售部经理时,几位副总都提出了异议,认为李某虽然业务能力强,但却经常贪杯误事,不能委以重任。但总经理认为李某与自己感情很深,便没有考虑太多,坚持自己的主张。李某上任后确实给公司带来了一定收益,但其嗜酒的毛病一直未改,在同另一公司签订合同时被骗,致使公司受损百余万元,元气大伤,至今仍未从低谷中走出。管理者一定要重视人事安排,做到慎重、慎重、再慎重。
以擅长的方式进行管理
笔者曾经向许多企业的管理者问过两个问题:一是“你如何对企业进行管理”;二是“你是否以你擅长的方式进行管理”。对第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被问者都能回答得有板有眼,但对第二个问题,许多人不能给出肯定的答案。这说明,相当多的管理者虽然知道应该怎样对企业进行管理,但他们所采用的方式却不是自己所擅长的。然而古今中外成功企业的成长过程告诉我们,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管理者用自己所擅长的管理方式来管理企业。借鉴成功企业的管理经验固然重要,但切忌生搬硬套。某种管理方式对别的企业奏效,对自己的企业未必管用,简单的移植有时还会起到负面作用。因而,即便是向成功企业“取经”,也要注意两点:一是看人家的管理方式是否与自己的管理理念存在着冲突,如果存在冲突且这种冲突不可调和,则不可强加借用。与其磕磕绊绊地仿效他人,倒不如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管理。二是要把所借鉴的管理方式“掰开、揉碎”,使其与自己的企业文化得以融合。目前国内有这样一种倾向,认为“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西方的管理方法、管理模式比我们的高明。不可否认,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我国的具体情况与其不尽相同,甚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不可简单模仿,更不能全套照搬。
找准突破口
听朋友讲过这样一件事:英国有所大医院,曾久负盛名,但近十年来其声誉却每况愈下。新任院长下决心要让医院重振雄风,但医院太大,部门又多,如果全面整顿一是时间漫长,医院已不能再拖;二是收效很难预料。于是,这位院长经过考查论证,最终把重点放在了急救室,因为急救室是医院的窗口,引人注目,而该室的工作人员作风散漫,患者对此意见很大。院长便和其他负责人讨论后决定:进入急救室的每一位病人必须在60秒内得到合格护士的良好护理。不到一年,该医院的急救室就成为全英国所有医院急救室的楷模,又过了一年多,整个医院都脱胎换骨了。这个故事可以给我们的企业管理者,尤其是试图让企业现状有所改变的企业管理者带来这样的启示:要想割除弊端,有所建树,必须找准突破口,即在何处以及如何才能获得发生影响的结果。寻找突破口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非易事:首先要考虑论证,权衡从何处着手;其次要选择力所能及的部门进行尝试,以便取得成效,这样才能以点带面,达到预期效果。
善于从反面思考问题
好的管理者往往不是颐指气使、高高在上的指挥者,而是一个善于倾听的人。
所谓善于倾听,不是简单的听取下属的意见,而是运用脑子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独到的结论。这就要求管理者一要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不要让下属产生太大的距离感;二是要有独特的思维,不能人云亦云。比如,下属向你推荐A做一个大部门的经理,理由是A在某部门任主管时多次显示出其处理危机的能力。这个理由不可渭不充分,但若从反面去考虑,却不尽然:为什么A会碰到那么多的危机?他为什么没有在危机出现之前去化解它们,而只是在危机出现后去处理呢?
可见,只有善于倾听,并在倾听中从反面思考,才能发现问题,也才能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破等级界线,挖掘员工潜力
提起通用电器公司,可谓家喻户晓,长期以来它一直是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其经营范围大到设计建造十亿美元的发电厂,小到生产不到一美元的灯泡。公司的年销售额高达六百多亿美元,其财富超过了一些中小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说它富可敌国一点都不过分。
通用电器公司辉煌业绩的取得与其新型的管理方式是分不开的,公司是以全新的管理理念赢得人心的。在管理决策过程中,公司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打破部门等级之间的界限,鼓励员工树立“非等级观念”,在处理事情时排除身份、背景、环境的干扰,激发他们用之不竭的工作干劲。
公司定期召开一个为期三天的研讨会,与会成员是管理人员从公司各阶层中挑选出的员工。会议第一天,由一位主持者拟定一个大体的活动日程,然后便自动退出。接下来与会人员分成五至七个小组,开始为期一天半的研讨,第三天会议主持者重新回到研讨会上,听取代表的发言,主持者对代表的提议只能做出三种选择:当场同意;当场否决;进一步询问情况。许多提议被采纳后迅速得以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益,这种群策群力的活动为公司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金钱。
相反,国内一些企业的管理模式,有不少仍固守“老板号令一切,下面埋头苦干”的老套路。领导高高在上,不了解下情,员工消极被动地工作,没有主动性,员工和领导层等级分明,沟通更谈不上。有的国有企业,下层员工一年也见不到经理一面。此外国内不少企业缺少一个上通下达的中介,工会只是徒有虚名。员工没有主人翁意识,积极性得不到发挥,企业的效益就可想而知了。
顾客第二
“顾客第二”决不是不重视顾客,而是说作为一个管理者,必须理解如何才能做到顾客满意。
美国罗氏旅游公司的老板罗森的经营之道在于:别人把尽力讨好顾客放在第一位,他则把重心放在公司员工身上,也就是说“员工第一”!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首位的工作是建立有效的员工团队,激发员工们的忠诚度与进取心,鼓励员工们打破传统,最后营造出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产生令人震惊的工作效果。
罗森先生把给员工营造一个“快乐的工作环境”与创造“令人震惊的工作效果”并列在一起,这说明他十分清楚,没有一个令员工感到满意的环境,就无法创造出好的经济效益。或者说,没有员工发自内心的热情与进取心,就无法取悦顾客,使顾客满意。
欲取于外先安于内,试想一个员工技能低下,怨气冲天,企业怎么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又怎能对顾客微笑服务呢?生产靠员工,销售靠员工,按现代行话说:营销即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员工第一”正是为了“顾客第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11:42 , Processed in 0.22547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