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营企业的精益管理案例 (四) 三、哈同的生意经 当时的哈同洋行坐落在上海南京路河南路口,这里是公共租界东首繁荣地段的尾端,也是哈同今后向西部开拓地产的起点。这一带的建筑远不能和外滩那些巨厦高楼相比,仅仅是一座座四方形瓦顶二层砖木结构的普通洋房。哈同洋行更不及沙逊、怡和、仁记等大洋行以及汇丰银行那样高贵而有气派,门口没有巡捕守卫,挂在外墙上的铜牌,既不显眼,也比别人小一倍。刚开办时,整个洋行只有一个大写字间,几张松木写字台,椅子,也是中国木匠做的靠背椅;地板不油漆,也不铺地毯,几扇窗户连窗帘也不挂,夏天时太阳西晒,冬天里寒风从窗缝里直钻进来。他所聘请和雇用的都是中国人,原来在沙逊洋行不受重用的宁波人袁祖怀、苏州洞庭山买办世家的席正甫,来担任正副买办。一个是专与租界当局、中国官府打交道,一个周旋于各大外商银行之间。此外只有账房、跑街、庶务和杂务工各一名,其规模之小,人员之少,在上海洋行界中居末位。有人讥嘲这个犹太大班吝啬,故意装穷。其实哈同是以简陋的外表掩盖他的勃勃雄心,也不愿像其他洋行那样,以洋派气势吓退中国客户。 哈同当上了大班,可还是和过去一样,每天清早第一个到洋行,不等杂务工张阿忠吃好早饭,他就亲自动手扫地、抹桌,等其他职员准时来上班,写字间已经打扫得干干净净,像教堂一样,显得整洁而肃穆。职员们因迟到感到不好意思,大班却并不在意,还像下属迎接上司那样,起身对他们拱手含笑招呼:“发财!发财!”他每天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细致周到。他很少发号施令,却事事带头去做。去官府、银行时,他恭敬地跟随在两位买办后面;买地、收租,他带领跑街和账房,勤劳地走在前面。对待客户,不论生意大小,一律平等。遇到大客户,他就亲自上门,不谈成功决不退出;客户到洋行来,不做成生意不让你出门。 可是,比起以前来,哈同在装束打扮上稍有不同。他出外不再穿那套穿了十多年的旧西装,在家里除了安息日独自一人坐在暗室时,平时也不穿那件从印度带来的土耳其长袍。他每天细心地梳理一头浓密的头发,而且看到一些洋大班们大多蓄须,他也学着在鼻子下留一撮胡子,既有别于过去小职员身份,也的确显得威严神气。他也开始学抽雪茄,可是只用牙签插在烟头,牙齿咬住牙签,总不点燃,只求嗅嗅香气就很满足。别人见到他逐渐发胖的身躯、整齐的服装和一脸笑容,又当起大班,想造花园,就恭维他已是身价不凡的富翁,和其他洋行大班一样开始过高贵荣华的享乐生活。 每听到这种恭维奉承的话,哈同就谦逊而又真诚地回答:“上帝在上,我不是富翁,也从来不想和别人那样享乐。我们犹太人不论活多久,一生中在事业上总有个50年计划。前25年,刻苦、受苦、苦学本领,就是我娘说的一个人要百炼成钢;后25年,才可以凭经验赚钱,干一番事业。我二十多岁到上海,已经辛苦了25年,现在自己办洋行,是我第二个25年开始,也是我真正事业的起点。在今后要加倍努力,比以前花费更多心力!” “那么,你到什么时候才享乐呢?”罗嘉陵用嘲笑的口气问。 哈同含有深意地微微一笑,“我认为学会本领是享乐,能赚钱也是享乐,事业成功更是享乐。一个人能看到自己战胜命运和世界,才是真正享乐!那些吃喝玩乐又有什么价值?” 罗嘉陵虽不以为然,也不和他争论,反而对他鼓励和赞赏:“你现在自己办了洋行,凭你的经商天才,一定会大势发展,在短期内大大发财吧!”哈同先是哈哈一笑,又立即收敛笑容,像教训别人又似告诫自己:“经商就为了赚钱!这是真理,不必羞耻。可是,赚钱要费心血力气,这种凭智慧和辛苦换来的钱,可以毫无顾虑地去赚!你不能坐等天上掉下银元,或者靠投机欺骗,这种飞来的运气或者靠不正当手段,有时也的确可以发大财,不过,正像气候要变,骤暖后必然暴寒。花开足了,转眼之际就要萎谢。做买卖也一样,赚钱还是一点一点赚,财产也要一点一点积,滴水也能满缸,一句话:要累进,勿要骤得。” 哈同与罗嘉陵商议并且决定,哈同洋行以经营地产为主。哈同考虑到洋行刚开办,资金不足,先买卖一些容易脱手和能盈利的地产。他认为做地产买卖,既要事先考察,买进容易脱手的土地,然后靠市场价格上下,买进卖出赚一些不冒风险而稳妥的薄利。另外,主要考虑长远利益,不能单是买进卖出。那就是必须拥有大量估计未来会繁荣的带屋地产,它平时可收租,抵偿向银行贷款的利息,并等待时机,当地价增值,有买主急于需要时,就可以抬高价钱,或租或卖,再加上玩些手段,使荒土变成黄金! 这就不仅是赚些差额,而是大大发财了!这就是哈同为什么放弃其他营业,单单选中地产?这也是哈同的独特经验,也是这个地老虎发财和成功的秘诀! 他又以独得之秘的生意经和事业家的雄心,作为洋行今后的营业方针,机密地告诉他的两位中国买办:“我哈同洋行经营地产买卖,要与众不同。”在沉默片刻之后,才提出属于哈同也是别人从来未想到过的见解,“我认为地产比任何商品更稳固而且永久,它也必须和城市的繁荣连在一起。一个国家的富强,首先在于商业的兴起!城市振兴,有四个要素:土地、金融、实业和交通,其中尤其是以土地为本。一定要在城市的土地上造起很多商店和居民住宅。商店越多,城市越繁荣,地产就越值钱。所以我哈同洋行,今后要在一些已经繁荣或即将繁荣的地段买进大块土地。后一种地价还可以便宜,将来租给商人开大商场,和许多小商店,店多便成市。上帝在上,我的地产就变成了市场!我造的住宅要又好又牢的一排排弄堂砖房,吸引中国人来住。住户一多就热闹,租金也就可以比别处高。总之,我的地产要和租界同在!”他以得意的笑声结束他未说完的宣言。 每天下班,哈同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洋行。等职员们都走后,他要杂务工张阿忠守在门外,自己从抽屉里搬出银钱和账册,按照十多年来的老习惯,也可以说是嗜好和欲望,把一笔笔账目反复计算,将银元钞票数了又数。在满足和安心之后,账册放回抽屉,银钱藏进他随身带的大皮包里,频频叮嘱张阿忠小心门户,才急匆匆回家。 四、关注长远利益 哈同“炒房团”的另一个特点是看重长远利益,而不是仅仅盯着眼前的好处。哈同集团曾在河南路口到西藏路一带买了不少房产地产,但由于西藏路交通不便,上涨余地很小。此时,哈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向租界当局建议修筑马路,并自掏腰包60万两银子,雇人在他购买的地段铺设马路。马路修好以后,这一带的房价涨了10倍多。另外,哈同很早就在静安寺以东的郊野之地购买了300亩空地,购买时很多人都嗤之以鼻,认为不值。后来,由于英法美在上海的租界不断扩张,哈同集团的这300亩地也被征用,哈同他们又狠狠赚了一笔。 到20世纪30年代,哈同集团在上海的房产已超过沙逊集团,成为“炒房团”的龙头老大,哈同也成了上海名副其实的“地皮大王”,仅他一家就占有了上海最繁华地段南京路地产的44%,当时南京路两侧的大楼、里弄,凡是以“慈”字命名的,如慈淑大楼、慈裕里,都是哈同集团的产业。哈同要么在自己地皮上盖上房子,收取租金,要么干脆把地皮租给别人,坐享其成。到1931年哈同病逝时,该集团中光哈同自己的资产就有1.7亿元,其中包括460亩地,1300多栋房屋,以及大量的金银财宝。 为什么哈同集团能在短短的几十年中聚敛这么多财富,当时的一首歌谣曾这样描述:“哈同,哈同,与众不同。看守门户,省吃俭用;攒钱铺路,造福大众。筑路,筑路,财源亨通。”或许,正是把当前利益放在长远利益的框架中进行考量,才能有长远的辉煌。 哈同的成功与《塔木德》有密切联系,在这部犹太法典上有这么一句箴言:“你能看到的未来有多远,你的事业就能够走出多远。” 搜索young6668添加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公开课招生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