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15498

管理者必知的时代底蕴 [复制链接]

PHOEBE 2011-2-13 07:50:44
来源:中国总裁培训网
(1)80年代
**上台后,摆脱了“两个凡是”的思想桎梏,对新中国的缔造者重新进行评价、定位,将禁用词语从神坛上请下来。针对中国的现状,提出三步走的战略,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市场经济到底是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部分地瓦解了左派的观念。于是中国自80年代开始逐渐摆脱计划经济的困境,慢慢的承认市场经济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那个时候的中国,刚刚走出十年浩劫的**,步履蹒跚,举步维艰。安徽凤阳的农民,“农村生产责任制”的提出,适应了那个时代的发展。毕竟中国的农民占大多数的比例,只要农民富起来,就比较顺利的实现国家的富足。但是要摆脱一直延续下来的“自给自足”的小农**识,如果还是禁止经商,农民要富起来的理想是不能实现的。而此时的国营企业,基本是按照国家的定额安排生产,职工的工资还是老办法,没有什么激励措施。一部分新兴的南方企业,结合国外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实践操作,这给予**先生很大的启示。于是,国有企业开始试探性的搞一些市场临时需求的生产计划。
那个时候的企业,大部分还是固步自封。究其原因,一是国内**形势的问题,二是领导者的内心观念问题。这个时候确切的讲,还是属于计划经济,或者是后计划经济,是市场经济的探索阶段。
(2)90年代
改革开放的提出,沿海城市的开发,市场经济的**定位,国家**体制的支持,90年代的企业领导面临着怎样吃到更多的肥肉。因此,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这个阶段体现的比较深一些。只要你能够赚到钱,只要不是过分的违法,几乎什么事情都可以干!
在这种形势下,中国出现了“一切向钱看”的局面。突然之间,遍地是公司,遍地是万元户,十万元户,百万元户。前段时间出现的煤矿坍塌,职工死亡多少多少人就是这个阶段开始干的煤矿公司。急于求成的心理和外来文化的冲突,造成了多数企业主目光短浅,一味的赚钱,忘记了生命的价值。而政府机关在这个时候所考核的业绩几乎全部是工业产值。因此,对于工程的质量甚至产品的质量,极少有人问津。只是关注产量的多少,由此将会带来的利润的多少。
那个时候的中国,疯了。市场上缺少什么,便会有很多的公司如雨后的竹笋,拔地而出。企业追求的是产品的数量,不太注重质量。对市场的盲目性造成这个阶段成立的公司过早的夭折。欠债户的增多导致国家银行空虚。市场经济的甜头被一部分品尝,这个时候的人才就是能做业务的人,能在短时间看清市场走势的人,能从银行贷出款来的人,能妥善处理政府关系的人。应该讲,90年代为以后的企业发展奠定了血的借鉴。2003年中国工商系统做过一次调研,90年代的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在2~7年。
(3)2000年代
90年代可以称为市场经济的雏形。跨世纪的年代里,中国高层领导几乎已经把国家所有的国有企业卖了个遍。对于控股,只是名义上的**,那些破损的机器、人员以及土地,便宜点卖给个人,由个人进行经营,称之为改制。改制后的企业发展面临着WTO的冲击,因此,不得不下大力气挖掘人才,这在2005年之前表现的较为突出。但是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显然过慢。
在禁用词语主席提出的“人多力量大”的口号下,
[1][2]下一页
dolphii 2019-5-22 19:08:30
鄙视楼下的顶帖没我快,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ehun八级车震 2019-5-23 08:02:58
支持你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2 23:21 , Processed in 0.24470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