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20578

李鸿章的奇特用人术 [复制链接]

rystal 2011-2-13 07:59:37
来源:价值中国作者:诸葛长青
清朝李鸿章,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诸葛长青认为,每个人都有长处,我们应当放宽视野,辩证看待问题。余沐先生写的《正说清朝十二臣》,值得一看,余沐先生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分析了李鸿章,尤其是他的用人技巧,令人感到与众不同。实际上,作为领导者,不能千篇一律,应当各有特点。合适的就是最好的。李鸿章,是清朝一大能臣。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在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眼中,被视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余沐先生写的《正说清朝十二臣》,对其进行了全面评价。
诸葛长青认为,李鸿章是一位胸怀大志的人。请我们看看他当年赶考写得一手励志诗歌。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
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
出山志在登鳌顶,何日身才入凤池;
倘无驷马高车日,誓不重回故里车;
即今馆阁须才日,是我文章报国年;
马是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
徧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
他成名之后,更是独创自己的领导艺术。
1、重用乡人,打造铁军王牌
李鸿章特别看重乡谊。晚年坐镇北洋时,凡是乡人的请求,没有不答应的。慢慢地他的军营中几乎全是安徽人了,{词语被屏蔽}省的人根本没有容身的机会。作为一名朝廷要员和封疆大吏,李鸿章这种狭隘的乡土观念有时竟到了可笑的程度。光绪元年(1875),因光绪继位,增加一科乡试,是为“恩科”。当时李鸿章正由天津入京觐见,本来应该立即返回任所,但这时顺天乡试快要揭榜,于是决定推迟几天。当得知所中举人没有一个安徽人时,李鸿章非常气愤,说道:“咸丰戊午科(1858)顺天乡试也是一个安徽人没有,今年不会再闹出柏中堂那样的笑话吧。”柏中堂就是柏葰(jùn),时任大学士,主持咸丰戊午科顺天乡试,其家人私受贿赂,被政敌抓住把柄,因此被杀。”
诸葛长青:李鸿章,注重用乡人,打造了铁军王牌,战无不胜。
李鸿章所荐举的许多重要官员都是安徽人,像其幕僚周馥(安徽建德人)、杨士骧(安徽泗州人)都先后得到他的保举升任直隶布政使,很快升到了巡抚、总督的位置。北洋海军将领丁汝昌、卫汝贵、叶志超等人都出身淮军,他们早年跟随李鸿章在**捻军中立下汗马功劳,故被委以重任。对于{词语被屏蔽}以昔日部将身份来找他求职的人,李鸿章也几乎是有求必应。李鸿章说自己“率乡井子弟为国家杀贼保疆土”,这些人于国有功,因此“一切小过,悉宽纵勿问”。当然由于李鸿章顾及情面而姑息纵容,也出现了导致淮军军纪败坏、名誉扫地的事情。
所以,李鸿章的曲法徇情,公私不明,是他从政的一个最大弱点。
[1][2][3][4][5]下一页
xieyingzi 2019-5-22 22:22:44
我是个凑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

GMT+8, 2024-6-3 04:08 , Processed in 0.24408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