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20138

“三聚氰胺核爆”奶业供应链 _ 工业工程网 [复制链接]

IE艾默生 2010-10-3 01:44:35
  震动整个乳制品行业的“三聚氰胺门‘事件,愈演愈烈。继三鹿率先被查出婴幼儿奶粉中含有化学成分三聚氰胺之后,蒙牛、伊利、圣元、雅士利等22家国产婴幼儿奶粉被查出含有不同量的三聚氰胺。9月18日,国家质检总局在完成婴幼儿奶粉三聚氰胺全国专项监督检查后,又紧急组织开展了全国液态奶三聚氰胺专项检查,结果显示,蒙牛、伊利、光明等企业生产的液态奶亦含有三聚氰胺。
  政府层面彻查监督企业、取消免检等系列举措能否纾困乳业困局尚待观察,而肇始于奶源“毒瘤‘的乳业供应链能否康复运行,以及产业链话语权后续调整无疑将会是奶业“三聚氰胺门‘事件后的关注焦点。
  奶站的猫儿腻
  乳业三聚氰胺事件根源在原奶收购环节,这一点从乳企和奶农那里得到了印证。
  圣元集团技术总监黄启泰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圣元在事件发生后紧急动员实验室,根据FDA的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摸索出一套专门的检测技术,并开始用于圣元的原料奶收购环节,“之前我们河北一家工厂每天收购原奶的量是500吨,然而9月15日那天,我们只收到9吨合格的奶‘。
  “雀巢公司与其3万多奶户建立直接的关系,不通过中间商来收购原料奶。‘唯一一家奶源在华的外资乳企品牌雀巢公司公关部何彤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其中奥妙所在。
  雀巢所指的中间商正是目前奶源问题聚焦的奶站。
  “以前奶站是手工挤奶,某些奶农可能还能钻空子兑水;现在奶站都现代化了,奶农不用进去,外面有个电子显示屏,告诉你挤了多少斤奶。‘呼和浩特的奶牛养殖户郭先生告诉本报记者,“都是那些奶站的收奶人乱掺东西。以前奶不够的时候兑水,近二三年,奶多了,企业对质量要求提高了,就开始掺毒以符合要求,让企业多收奶,这是行业普遍现象。‘
  然而据一业内人士透露,不光三聚氰胺,双氧水、碱粉、糊精粉等化学成分都会掺入原奶中——原奶细菌含量若不达标,双氧水用来杀菌,碱粉用来调节酸度,糊精粉可以在兑水后提高奶的纯度……
  郭先生口中的“没什么文化、素质较低‘的私人奶站人员怎么会懂得这么多化学知识?
  “他们专门花钱找了化学方面的人,奶站的仪器、设备都很齐全。企业下面有些人是知道这些的,给点钱、吃吃饭就解决了。企业去奶站检查,一早就会有人给奶站通风报信,而且检查也就是走走形式,结果当然就是没问题‘。业内人士向记者揭开了奶站黑暗的一角。
  困顿的奶牛散养
  目前我国大部分乳企奶源采用散户养殖,奶站收购的方式,没有任何相关的资格要求,控制起来也相对较为困难。而欧美地区,食品类行业的从业人员门槛很高,都需要相关的从业执照,方便对其检测和管理。与此同时,在供应链环节,奶农养殖成本高,风险大,盈利却是微乎其微。
  “太累,又赚不到钱,养牛是个错误的决定。‘在养殖户中,有郭先生这种想法的人占了大多数。
  2002年开始养殖奶牛的郭先生告诉记者,2007年行情还算好,赚了3万多,今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要差,8月份卖掉了15头奶牛,剩下的3头也打算转给亲戚。之后,郭先生的打算是种地、卖玉米等粮食,也在和朋友商量要建个厂子。“做什么还没有想好,总之我是不进入养殖业了‘。
  散户养殖存在着资金不足、技术不过关等诸多问题,这样导致原奶质量无法得到保证。郭先生表示,未来奶牛养殖的趋势是组成奶联社,逐渐淘汰散户,向大规模养殖发展。
  东方艾格乳业专家陈连芳告诉记者,目前,整个乳业产业链主要是养殖-加工-销售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的利润比例大体是2比3比5。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乳业事件未被牵涉的三元、飞鹤等企业,由于有自己的牧场,奶源质量相对稳定。
  三元集团宣传部门负责人门海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奶源是生产健康奶的关键所在,为了从根本上强化对奶源质量的控制,我们建立了从奶牛的育种、养殖到乳品加工完整的现代化奶业产业链,以及质量全程控制的检测体系,特别是我们自己拥有现代化集约化的3.5万头奶牛养殖基地,使奶源得到有效保证。‘
  但是自建牧场成本非常高,即便是像伊利、蒙牛这样资本相对雄厚的乳企,其自建牧场亦不能完全满足产能扩张对奶源的需求。分析人士称,如果继续采用散户养殖奶源,提高奶农的收益和严格的检测手段或许是保证原奶质量的有效途径。
  “现在很难估计三鹿奶粉事件会给整个奶业带来什么样的打击,但是抓好产品质量、规范养殖是一条必经的道路。‘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认为。
结野晴明 2019-5-18 22:37:08
我怀疑楼主用的是金山快译且额外附带了中对中翻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

GMT+8, 2024-6-7 15:37 , Processed in 0.2115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