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19896

集群经济考验中国物流 _ 工业工程网 [复制链接]

技术员7号 2010-10-3 01:54:24
集群经济是分布式的产业模式,物流企业面对的不是某个单一的大型企业,而是一片类似大型企业的地区。在集团经济格局中,外部物流是频繁的,而集团经济内部往往本身就拥有相当健全而富有效率的物流体系。第三方物流如何介入,这不但涉及成本和机会,也考验着物流业的管理水平和对集团经济体的适应能力。
  集群经济是一新的产业概念,源自于浙江经济模式。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在研究浙江的经济模式,这不是偶然的现象。浙江经济与江苏、上海等地的投资型经济模式非常不同,它并无优惠政策之类的宏观条件,没有技术实力,也没有什么资源优势,浙江的经济发展,几乎完全是凭借民营企业的力量,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的。但它最后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区域中的后起之秀,而且发展势头强劲。
  1978年,浙江全省的经济总量在全国只排到第12位,而到了1998年,已经上升到了全国第4位,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更是由第14位上升到了第4位。根据目前最新的统计结果,在2002年,浙江GDP总量已经排进前3位,仅次于江苏、广东,但在人均收入方面则已经高过了江苏和广东。通常而言,人均生产总值的上升显示财富正在日益向浙江集中。但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实现的呢?如果仔细研究这个问题,这一切的实现与集团经济实在是有不小的关系。
  所谓“集群经济‘其实指的是一种建立在大规模深度协作基础上的产业模式。解析这样一种产业模式着实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但也是困难的。
  首先,它不是真正的企业集团,因为无论是企业之间,或是产业个体之间,并不存在产权关系,企业是真正的企业,法人也是真正的法人,大家之间只是协作关系,不是隶属关系。其次,协作不仅仅是链式的,更多的则是呈分布式的。在所有市场领域中,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并不罕见,这是产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大家通常所见的企业协作,大都是产业上下游之间供应链形态的企业配合,呈面状分布的则较少见到。第三,在浙江集团经济形态下,企业之间的协作关系异常紧密,规模之大超乎想象,各个环节的衔接犹如生产线上的流程,效率非常高。
  在浙江各地,现在到处都可以见到集团经济的规模发展形态。在诸暨的大唐镇,8000家大小民营企业和家庭企业,构建了一个典型的集团经济体,实现了袜子生产的全流程,而且分工细密。1000家袜子原料厂、300家缝头厂、100家定型厂、300家包装厂、200家配件厂、600家营销商、100家联运商……,一环套一环,全镇在大规模协作的基础上,实际上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袜子工厂:年产袜子48亿双,产值高达90亿元。
  在鲁迅的故乡绍兴,这里已经拥有了全国闻名的轻纺城。不过,千万不要以为这里只是做棉纱生意,只不过做得很大而已。绍兴市是由很多经济强镇组成的,有的镇在搞面纱,有的镇在做服装面料,还有更多的镇则是在组织服装的加工生产。而每一个镇的轻纺业工厂,都可能从几家直到几千家。整个绍兴,实际上以集团经济的产业模式,成为了一个具有惊人规模的轻纺工厂,覆盖了轻纺业的大多数产品。
  在浙江,温州的打火机目前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超过70%;塖州的领带年产量达到2.8亿条,占全球领带销量的1/3;海宁年产皮衣1600万件,占全国产量的1/4;萧山的羽绒制品产量也占全国的1/3。如今的浙江,已经成为很多产品的“专业生产户‘,有成百上千的生产纽扣、眼镜、鞋类、灯具、袜子、打火机的专业村和专业镇,其中超过亿元的就有500多个。
  这些数字都是相当惊人的,而浙江经济的成功,与浙江集群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关系密切。现在,由于浙江在经济发展上的成就,所谓浙江模式,正日益为全国各地所借鉴和学习,也早已经引起国内政界、理论界和商界的广泛讨论,甚至争议。但综合来看,现有关于浙江经济的研究和讨论还没有触及集团经济的经济本质,显得非常粗浅和表面化。
  从经济学角度来考察,浙江集团经济的第一个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生产成本极为低廉。在集群经济的模式下,一项产品的整个生产成本,被有效地分摊到了众多的企业之中,甚至是家庭之中,核心企业可以从容地集中资金于关键生产环节,克服技术难关。而更为重要的是,在企业内部的资源调配方面,绝大多数企业是通过管理关系实现的,但在集群经济模式下,这变成了采购关系,成为了竞争基础上的产品大协作,这使得成本进一步下降。在浙江可以做到,一个钮扣只有2分钱的生产成本,但最后的销售价格为1毛钱,利润率高达400%,展现了集团经济低成本形成的极为强劲的竞争力。
  而集群经济的第二个优势是资产效率高。这一集团经济优势的发现,实际上回答了浙江经济为什么可以在缺乏资源、技术和政策的情况下得以高速发展的问题。事实上,浙江的500个过亿的专业村镇,虽然各自拥有数量如繁星的企业群体,但这500个村镇实际就是500家巨型企业,只不过这500家巨型企业的资产是分布在每个专业村镇的数千家企业之中的。这样一来,很小的资本,就可以通过市场纽带和协作纽带,创造出如同巨型企业一样的资产价值,发挥出超常规的资产效益。
  集群经济除了成本优势和资产效率优势之外的第三个优势在于竞争有序。大家都知道,根据经济学原理,如果竞争无序和管理无序,将导致交易成本大大增加,但集群经济恰恰是建立在市场纽带和协作纽带这一双重机制上的,加上浙江人的文化传统,家族作用的良性发挥,使得集群经济内部的竞争是有序的。而这种有序的竞争,自然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区域经济的竞争能力。
  从发展后劲和发展模式来看,民营经济比重2002年就已过半的浙江经济,是符合未来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因此浙江,可以被排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第一梯队。而江苏、上海和北京等区域,是以投资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由于投资存在不确定性,对国际环境的依赖度很大,所以这一模式所代表的江苏、上海和北京,只能排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第二梯队。至于广东和深圳等地,由于发展际遇和各种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性更多,因此只能列进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第三梯队。由此可见,浙江集群经济的前景是光明的,可持续的。
  有人认为,浙江经济带有很强的区域色彩和特点,因此是不可复制的。对此,笔者不能完全苟同。
  虽然细究起来,没有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完全相同的,但浙江集群经济的产业模式,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词语被屏蔽}条件是高度吻合的。如资本的稀缺,在中国是广泛存在的,这种资本环境有利于家庭生产的开展和家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而对文化和家族的重视,在中国大江南北几乎是一样的,只不过很多地区没有将这种生活方式,转变为生产方式。笔者认为,集群经济模式能否在{词语被屏蔽}地区广泛复制,关键在于区域**上的开放度,不能歧视小规模的民营制造业,而要鼓励他们发展壮大,走联合制造、携手合作之路。
  让我们考虑一下这样一种前景:至少在南方地区,集群经济的产业模式如果得到较为广泛的复制,甚至是发扬光大。那么,这种前景对物流业意味着什么呢?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生产及流通过程中,为将货物或服务提供给最终消费者,联结上游与下游企业创造价值而形成的组织网络,是对商品、信息和资金在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顾客组成的网络中的流动的管理。这一套理论的意义在于,拆除了企业的围墙,将主要是上下游各企业独立的信息化孤岛连接在一起,建立起一种跨企业的协作,以此来追求和分享市场机会,通过把过去分离的业务过程集成起来,覆盖从供应商到客户的全部过程,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外协加工和组装、生产制造、销售分销与运输、批发商、零售商、仓储和客户服务等,进而实现从生产领域到流通领域一步到位的全业务过程。
  如果对比现在供应链理论的内涵,将之与集群经济的产业模式相比较,大家会发现,供应链的模式(理论和实践)其实还是以产品流程为中心的,通过一条呈链式的服务纽带,连接供应和需求的两端,以便降低流通成本。而集团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不是一种单一途径,而是分布式的产业模式,物流企业所面对的不是一个单一的大型企业,而是一片类似大型企业的地区。在集团经济的格局中,外部物流是频繁的,但最频繁的还是内部物流,而集团经济内部往往本身就拥有相当健全而富有效率的物流体系,与这样的体系如何衔接,第三方物流如何介入,这不但涉及成本和机会,也考验着物流业的管理水平和对集群经济体的适应能力。
  物流业是一个典型的服务行业,因此服务需求方出现的业态转变,对物流业往往也意味着某种转变,意味着某种产业内部的更替和变革。事实上,这种未来型的转变,很可能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
  在集群经济大发展的今天,中国物流业者必须思考和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果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很多地区出现了集群经济这样的产业模式,物流业将如何应对?要知道,假使仅仅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南方区域出现较为明显的集群经济格局,这也是相当不小的产业变化,中国未来的物流业能否借助集群经济出现的产业化东风,走出有中国特色的物流业发展之路,这是未来中国物流业界需要在实践中回答的课题。
goodmother 2019-5-19 10:40:55
我是个凑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5-1-3 10:44 , Processed in 0.26234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