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19742

打造中国“和谐物流” _ 工业工程网 [复制链接]

IELIU 2010-10-3 03:08:04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访谈录
  世纪之交以来,中国现代物流业在发展,正在成长为国民经济颇具活力的新兴产业。当此全国上下奋力构建和谐{词语被屏蔽}、营造有序市场之际,是否也应打造公平、协调、诚信、有序的“和谐物流‘?如何打造“和谐物流‘?《运输经理世界》记者日前就此独家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同志,从他独到的真知灼见和丰富的人生阅历中,探求到某些答案……
  网上初次看到他的照片,一股将军气度扑面而来,写着沧桑的国字脸上,绽放着微笑却不言自威,架着副眼镜却目光如炬;平阔的前额掩映着运筹帷幄,严谨的衣领扣不住胸有成竹……
  办公室面访到他本人时,一股学者风范却如春风拂面:儒雅而平易的举止,透射着长者的慈祥;独到而缜密的思绪,释放着睿智的火花……
  打造中国现代和谐物流的动因
  记者:陆会长,您好!您作为全国物流与采购行业社团组织的领导,能否向《运输经理世界》的广大读者描述一下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总体格局和主要进展?
  陆会长:好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物流**‘,对分散在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各种传统的物流功能、要素,即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等,加之现代意义上的物流配送和物流信息等要素,进行集成整合,形成一体化运作的产业链,从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和效益,增强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力,由此形成了新型的现代物流业。
  在我国,现代物流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特别是加入WTO三年多来呈现了蓬勃兴起、迅猛发展、不断走向成熟的新趋势。主要表现为“五个加‘的特征:
  ——物流发展速度加快。仅以2004年为例,在经济飞速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推动下,我国全{词语被屏蔽}物流总额达38.4万亿元,增幅达30%左右,远远高于当年GDP的增幅;{词语被屏蔽}物流增加值增长8.4%左右,物流用固定资产投资增加24.3%;据有关方面反映,仅托盘和中小型叉车的增幅,就分别高达30%和60%以上,这表明物流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物流企业成长加速。一是原有的国有物流企业正在加速重组改制和业务转型,向现代物流发展,如中远物流、中邮物流、中外运物流、诚通中储物流、中海物流、中铁物流等,形成了一批龙头性物流企业;二是涌现了一批超常发展的民营物流企业,短短几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年营业额数以亿元、10亿元计,如锦程、华宇、大田、南方、宝供等等,形成了一支机制灵活、生机勃发的现代物流生力军;三是外资物流品牌企业纷纷“抢滩‘中国物流市场,世界知名的跨国物流企业基本上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呈加速发展趋势,如丹麦马士基、美国总统轮船、荷兰天地、美国联邦快递、德国邮政、日本日通、英国英运等,近年来在中国都有大动作。这样,以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含中外合资)企业共同构成了我国各具特色、相互融通的现代物流企业群体,形成“三足鼎立‘、竞争合作、优势互补的中国现代物流行业发展格局。
  ——物流市场竞争加剧。这种日益加剧的竞争包括中外物流企业之间、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包括物流企业和生产、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还包括多种运营方式和服务模式的竞争等等。根据加入WTO的承诺,自2005年12月11日以后,我国涉及物流的领域将全面放开,中国物流业将会更加开放,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物流基础工作加强。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物流企业积极参与和行业协会具体组织下,困扰物流业发展的一些基础性工作,在近年都有突破性进展。比如,国家物流规划的制定,物流标准的制修订、物流{词语被屏蔽}统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物流科技的发展、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等等,为现代物流产业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政府重视和支持力度加大。继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出台有关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后,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反映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务实态度,各级地方政府也在不断加大重视和支持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力度。
  记者:看来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可喜、前景可观。但您认为当前我国物流行业还存在哪些主要弊端和缺失、正在或将要阻碍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协调发展呢?
  陆会长:当然,我国现代物流产业毕竟起步较晚,虽然速度发展很快,但仍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上,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我认为,当前我国现代物流行业的弊端主要有: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导致地方保护主义与区域封锁还比较严重;相关法规、规则不够系统、完善,导致竞争不规范、竞争不公平;诚信缺失导致合作不和谐、服务质量差;企业和资源整合还没到位,导致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小、散、差‘的问题尚未解决,中国发展现代物流依旧任重道远。
  记者:听说贵会最近提出了“打造现代和谐物流‘的目标,请问这是在何种背景与动因下提出来的?
  陆会长:当前,中央要求全国上下齐心协力构建和谐{词语被屏蔽},作为商界,应该联手联心构建和谐市场;作为物流界,尤其是尚且不够完善、有序的物流界,更应同心同德打造“和谐物流‘。这便是我们提出“打造现代和谐物流‘的大背景。而上面我所说的“三足鼎立‘的格局、竞争加剧的态势,以及诸多的体制、机制的弊端与诚信的缺失,恰恰是时代要求打造规范有序、公平和谐的现代物流的多重动因。
  如何打造中国现代和谐物流
  记者:听了您的上述深入分析,看来打造我国现代和谐物流的动因和必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了.但您认为应当如何来打造和谐物流呢?您有哪些对策性建议?比如说,如何来构建一个有效协调发展物流的和谐物流体制?
  陆会长:现代物流产业,是一个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复合性产业。要构建和谐物流体制,首先要建立统一、高效、权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政府对于物流产业的作用主要在于制定现代物流发展战略、规划及产业政策,清除地区和行业壁垒,营造现代物流协调发展的制度环境,创造并维护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履行{词语被屏蔽}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并提高依法监管水平。在国家九部委《意见》的基础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商务部等部委和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等相关行业协会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席会议‘,已经从今年5月开始工作,标志着我国物流发展的综合协调机制,在中央政府层面已经形成。各省市自治区的协调机制也在建立之中,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同时,要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在行业管理、行业服务与行业自律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根据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行业协会在推进和协调物流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我国可以将一些政府不便管也难以管的职能,转移给行业协会去做。如协会可以集中了解物流市场和物流企业的真实需求,协助政府制定并实施物流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业标准体系,建立及时反映全国物流发展的统计信息体系,定期向{词语被屏蔽}和市场提供基本信息服务等。这样既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换,又可以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步伐。
  此外,各相关方面要联合互动,形成合力。现代物流发展涉及方方面面,要建立各相关方面协商、协调、协作的良性机制,形成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企业积极运作、行业协调自律的统一、高效、和谐发展物流的新局面。
  记者:除了有好的物流体制,又该如何构建公平有序、规范竞争的和谐物流市场呢?
  陆江:要构建和谐物流市场,首先要建立健全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法律法规体系和公平、规范的竞争规则体系。我国目前涉及物流管理的法律法规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有不少是条块分割体制下形成的部门性、行业性,地方性规章,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物流一体化和谐发展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物流国际化发展的需要。要在参照国际惯例、全面清理现有物流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的基础上,制定一套有利于我国现代物流规范竞争、和谐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动我国物流发展尽快步入规范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轨道。
  其次,要构建内外开放、区域整合、打破地区封锁的“通畅物流‘。我国现代物流的发展,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的;先行内外开放,实施区域物流合作,也是从经济发达地区发端的。尤自2003年以来,中央政府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签署《关于建立更紧密贸易关系的安排》、港澳货运企业获准参与内地运输市场经营,港澳“零关税‘货物进入内地;内地9省市与港澳地区签订《“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加速推进这一区域物流合作的一体化进程;苏浙沪三地建立长三角物流合作联系制度,突破行政区划的禁锢,共同构建‘长三角物流圈“;环渤海地区敞开大门加强合作,积极融入东北亚经济圈。要借助这些已经形成的冲破条块分割壁垒、敞门内外开放的良好趋势,顺势而为,积极配合振兴东北、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战略,尽快形成全国市场一体化的“通畅物流‘。
  再者,要构建优质服务、行业自律的“诚信物流‘。诚实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物流是跨区域的动态性服务产业,更需要诚信体系的确立。目前我国物流市场的诚信缺失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物流业的形象和交易合作的效应。应该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物流行业自律和物流企业形象提升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形成物流行业的服务标准,并成为物流标准体系的核心,依此实行承诺服务、优质服务;要大力宣传“诚信物流‘,评选、表彰&
lubansoft 2019-5-20 21:11:43
楼主呀,,,您太有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网站地图

GMT+8, 2024-12-23 13:36 , Processed in 0.2461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