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两年前在大多数中国人眼里还是很陌生的一个词,近来随着各种物流会议的召开,一股物流热瞬间在国内传播开来。究其原因,皆缘于当今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与发展,必须不断地寻求竞争优势,增强竞争力。而随着中国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竞争的重点已经由外部的价格竞争和服务的竞争,开始转向对内部成本的控制。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从战略角度出发,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视为一个可以带来增值机会的新亮点。而生产企业对物流所表现出的极大需求,必然促使物流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以第三方物流为代表的现代物流成为人们当下津津乐道的话题。那么,到底什么是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可以给我们带来什么?在发展中第三方物流又存在哪些问题?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物资学院物流研究中心主任邬跃。
第三方物流就是现代物流?
“确切地说,第三方物流是指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企业。‘邬跃解释,现在人们习惯上将物流分为传统物流与现代物流,且认为第三方物流就是现代物流,应该说这是不太确切的。事实上,在物流学上并没有传统与现代之说,我们以往所谓的传统物流,诸如运输、仓储等其实并不能称作为物流,它只是物流当中的一个功能,只能称之为运输公司或储运公司等等。而现在从第三方的角度上来说,把各种物流形式整合在一起,用现代管理方式来运行的,才是物流真正的含义,但现在人们为了更容易地与传统意义上的物流有所区分,这样称谓也未尝不可。而第三方物流也并不能与现代物流完全划等号,它只是包涵于现代物流之中,是现代物流的一种主要的代表形式而已。除此之外,还有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等{词语被屏蔽}的一些形式。邬跃说,从国外资料看,所谓的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来进行物流的运作,就是说企业本身是大而全小而全的,不依靠{词语被屏蔽}化的物流服务。而第二方物流则是指那些为{词语被屏蔽}提供运输、仓储等单一服务的企业。由于第三方物流是在整合了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具备了同时为企业提供物流服务和解决方案,甚至能够输出管理等不同形式的物流服务,因此,它所要求的形式相对来说就比较高。
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由于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物流企业无论从规模、资金实力、运作经验、网络及信息系统等方面都远远不能满足货主企业的要求,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实力为货主企业重新构筑、设计物流系统并提供全部物流服务,因此真正可以称得上第三方物流的企业还不多。再加上反观货主企业,由于我国产业结构的特点、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模式以及企业间相互信用体系尚未建立,使得货主企业的物流需求也主要集中在仓储运输服务上,即集中在第二方物流服务上。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还不会占主导地位,物流企业当前应当在如何提供更优质的第二方物流服务上下功夫。
发展第三方物流需循序渐进
在中国第三方物流尚不成熟的条件下,第一方物流与第二方物流在短期内仍将是市场上的主要物流形式。据相关资料显示,即使是西方发达国家在整个物流服务中,第三方物流的比重也并未占到绝对优势。美国第三方物流服务的产值在整个物流服务的产值中仅占34.4%,而欧共体国家的平均比重为20%。
“第三方物流是未来一个发展趋势,但它并非能够一蹴而就,这期间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邬跃说,拿海尔来说,海尔的物流在我国现阶段是做的比较优秀的,但它仍在探索新路。这条新路就是在市场上的第三方物流还不能满足它的需求时,海尔干脆就自己做现代物流,成立物流本部。首先它在青岛建一个仓库,然后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其物流网络,目的是为了整合自己的产品。这种机制由于还是属于非{词语被屏蔽}化的,目前我们可以称它为第一方物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最终还是要走向第三方物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海尔的这个物流部门组建起来并把网络铺开以后,第一步会只限于做海尔自己的产品,但接下来可能就会把长虹的产品拉进来,把科龙的产品拉进来,把家电行业的{词语被屏蔽}厂家的产品拉进来,最后甚至可能会把与家电无关的东西也拉进来。而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实际上海尔的第一方物流已经逐渐变成了一个{词语被屏蔽}化的第三方物流。这是个趋势,今后大家都得往这个方向靠拢。就是说一方面那些制造企业、流通企业要将自己的业务交由第三方物流;另一方面一些大型企业的第一方、第二方物流也要摒弃以往自身的大而全小而全现象,向第三方物流靠拢。
邬跃认为,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物流的需求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只有个别的一些大型企业在产品价格受到市场制约严重的时候才考虑到物流问题。而第三方物流的发展是建立在生产企业的需求与物流企业的服务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的,双方是相辅相成的。对物流企业的要求反过来也就对制造业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如果仅仅是物流企业把自己搞得非常好,而生产企业并没有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这个市场肯定不会好。因为物流业是随着制造业的水平、生产企业对物流的认识程度、政策的引导等多方面的发展而发展的。物流本身属于第三产业,其核心就是为别人服务,就是说首先要有需求才会有物流企业存在的可能,如果生产企业根本不需要这些,则成立物流公司没有任何作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物流相对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物流在国外虽相对成熟但仍在不断发展之中,从物流的需求到服务的内容都在不断地发展,这一点从物流概念的演变上就可见一斑。邬跃介绍,最初所谓的物流是指生产出产品到消费者之间的那一小段过程;后来逐渐发展到从采购供应到生产产品再到消费者之间的过程,此时已形成了一种综合物流形式;再后来物流的概念变成了一个企业不仅仅是一个生产商,同时又是一个消费者,它要跟很多{词语被屏蔽}的企业发生联系,而所有这些企业用物流的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链条,供应链形式由此出现;时至今日,人们对物流又提出了环保的概念。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光要卖出去,还要有回收的问题,在日本这叫做静脉物流,就是类似人身体的全身循环,从初期的产品到最终的废品都要从整体来考虑,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词语被屏蔽}系统。从以上物流概念的变化可以看出,物流本身也在发展变化,它所涵盖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扩大。因此,中国的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的发展不可期望短期内一步到位,应遵循市场的变化和客观规律来发展壮大。
建立完善指标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由于我国物流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邬跃又是如何看待呢?
邬跃表示,首先,现阶段我国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来看,政府在物流刚刚起步的时候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通过其正确地引导,让企业逐渐意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当然,在这一点上,市场本身也会刺激企业的觉悟。目前我国政府虽然已经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但具体到实际的引导政策诸如法律条文、价格税收等保护措施的实施上,则推动力度还远远不够,在政策上缺乏很具体的东西。
其次,在指导体系的建设方面我们也很薄弱。例如到目前为止,我们就连物流的费用成本在gdp中所占的比率到底是多少都无法确定。各方对此有多种说法,世界银行说中国的物流成本在gdp中占了16.9%,国内有说占20%或30%不一,没有一个具体的数据来反映中国的物流成本到底是多少。目前我国物流研究者在宏观上研究的多,真正涉及具体问题的则很少,而物流本身是个很实际的东西,只有理论却没有数据指标做参照,对企业来讲似乎用处不大。
再者,中国的企业当前虽然对物流比较热衷,但除了家电、电子、医药等行业中与消费者有直接联系的个别企业,真正能够理解物流涵义的,认为物流已经影响到企业利润水平的还不多。这就使大家对物流的需求还停留在传统的运输和仓储方面,一些管理和计算机网络方面的需求还很少,而且从所发生的物流费用中可以看出,大部分是企业自己在做物流,{词语被屏蔽}化物流所占的比重还不是很大。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物流的{词语被屏蔽}化程度还不高,假如我们不注意企业这方面意识的提高,则今后必将影响到第三方物流的发展速度。
“现在大家有一种误区,将物流视为一个‘支柱产业’,我认为这不是很准确,一个支柱产业至少在我国的gdp中要占很大的一个比重,而就目前我们测算的结果来看,则无法让人将物流看作是支柱产业。因其本身是为{词语被屏蔽}行业服务的,所以我认为将它称作为‘产业的支柱’可能更好一些。‘邬跃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