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园区开发商和入园企业都要抬高门槛
“从盲目过热到理性成熟,从无序到有序,从热闹到冷静。‘浙江物流与采购协会会长孙月芬女士对浙江物流业如此评价。
记者日前就浙江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孙月芬进行了一番深入的探讨。她建议,无论是物流水平相对较高的浙江也好,还是正准备介入物流的中西部地区,都要提高准入水平。不仅要对园区的开发商抬高门槛,也要对想进入园区的物流企业抬高门槛。
在我国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过程中,投资建设主体呈多元化趋势。既有我国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也有外商投资企业。仅国有园区的投资主体,就分政府直接投资、政府提供优惠政策而企业直接投资、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和企业自己出资等多种形式。在国家提倡大力发展物流产业的背景下,各地难免要跑马圈地,抢占先机,使得物流园区遍地开花。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提供的数据,我国运营、在建和规划的物流园区有205个之多。其中不乏冒物流园区之名,**地产开发之实的情况。
去年,浙江省物流总额为3.2亿元,同比增长18%。仅次于广东和上海,物流增加值达1400亿元之多。而浙江的物流园区数量和其物流总额相当,都是在全国排第三位,有16个。以东部沿海经济区的综合实力,浙江的园区规模,既不过多也不嫌少。孙月芬认为,即使浙江物流业在国内还算发展较快的水准,但仍然出现很多问题。
首先是规划不够合理,园区的辐射半径不到20~30公里。很多市县都分头搞,把上马物流园区当成政绩工程。功能重复、基础设施浪费、管理不善,信息化跟不上物流需要。规划不科学、定位不明确、功能不到位。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无法按规划走到底。事实上,一个高质量的园区,辐射半径至少要达到80~100公里,才能避免资源浪费。这需要当地政府经过大量调研,才能统筹规划。
孙月芬本人曾经多年从事纺织制造业的管理工作,这样的经历让她养成务实的思维习惯,不为空洞的概念所动。她到许多地市调研,切实感受到一些企业盲从跟风,追逐物流热而制造的泡沫。她说,盲目规划,实际搞出来的是个“仓库+运输队‘而已。一个物流园区的建设,是需要几个必要条件的。
首先要有经济圈。要考虑当地的经济总量和{词语被屏蔽}物流总额,要有足够的论证;其次是交通圈,参考当地的交通规划,能否达到方便快捷,是否有多式联运的基础;再次是考虑消费圈,要有消费群体,比如浙江这个地方旅游丰富,就可以通过人流来促进物流。
“现在是资源整合的时代‘,孙月芬认为,我国的物流资源高度丰富而分散,谁抢占先机,通过资源整合做大做强,谁就能提升市场竞争力。跨国巨头能走到现在这一步,就是通过资源整合。我们自己这些领先的企业走到这步,也是通过资源整合。
比如浙江传化物流基地,经历了“企业自备车队———集团企业内部运输企业———为集体内外企业提供运输配送服务的企业———物流平台经营企业‘四个阶段,靠整合资源创造出很多效应。就空车配载这块来说,不仅整合自身的车辆资源,还整合驾驶员的资源,以及物流企业资源。吸纳进的30万辆{词语被屏蔽}车辆、所有的具备资质的驾驶员、登记的货代企业,还有工商、税务、**、海关,甚至餐饮,把所有信息都通过大屏幕统一发布,信息共享。
可以说,传化物流整合了交易、信息、运输、仓储、配送、转运及配套服务等多个功能于一体,为该区域内工商企业和物流企业提供了优质的综合服务平台。传化地区的制造业纷纷打破了小而全的模式,放弃了自己养物流的做法。据粗略测算,2005年,传化区域经济降低物流成本达12亿元。有效地提升了当地的物流效率,优化了区域投资环境,并将继续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孙月芬谈了市场准入的问题。物流园区的开发建设不能太急功近利,政府规划,企业运作不能成为空谈。她曾经看到过一个县搞了三个物流基地的例子,结果最后都搞房地产了。所以,在规划时提高准入门槛,不仅是针对物流开发商,入园企业也要提高条件。即使当成为解决招商难问题,那经过市场发育后没能壮大的也要淘汰。
物流园的规模也要有所差异,不能一味地贪大求全。要有适合小企业生存的土壤。她举例说,当年上海为了招商引进了许多{词语被屏蔽}的中小企业,但因为土地资源的**,上海不适合大规模发展制造业,大量的中小{词语被屏蔽}制造企业逐步被淘汰。昆山地方政府就看好这个机遇,立刻用优惠政策把这些企业引进来。所以,在提高园区准入门槛的时候,要顾及园区的定位,让大中小企业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