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9285

[资料下载] 《丰田的自工序完结》佐佐木真一 日语翻译之前言、序章 [复制链接]

精益 2022-3-1 19:57:26
《丰田的自工序完结》佐佐木真一 日语翻译之前言、序章
丰田的自工序完结.jpg

丰田的自工序完结——成为领导者的工作方法
佐佐木真一

前言 日本的工作方法必须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我担任丰田副社长时,民营电视台的特别制作栏目里播放了丰田汽车的创业故事,大家也许收看了。节目讲述了创业者丰田喜一郎努力奋斗打造国产汽车的故事,标题为《LEADERS领导者们》。
这里“领导者”(LEADER)一词用了复数。我想这正是丰田特别强调的一点。换句话说,仅凭丰田喜一郎一人,是搞不成汽车的。各个部门、组织、团队的领导者们一起努力,才有了国产汽车。
一直到今天,丰田的这个意识也很强烈,能够培养出大量的领导者非常重要。进一步说,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领导者。只有这样,丰田才能成为伟大的公司。这个意识很关键,正因为一直保持着这个意识,才有了今天的丰田。
还有一点丰田也很看重。那就是,工作的目的究竟是什么。这个原点一定不能忘记。
可以说,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客户。客户第一、品质第一。今天相比昨天,明天相比今天,一点一点的改善的精神,让丰田将汽车做到了今天。
过去,丰田也有过造出很多问题车的时候。最早做卡车的时候,刚出厂就坏了的事层出不穷。因为卡车是生产资源,坏了就必须要立刻送去供替代的后备车。
这样,就得到处去道歉。丰田的卡车历史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家用车尽管成功,但即便是被称为名车的皇冠,当初出口至美国时,也因为动力不足,高速路上并道困难,结果甚至退出了美国市场一段时间。作为畅销车的卡罗拉,尽管导入了很多新技术,第一代车还是因悬挂太弱饱受批评。从那开始,为提高品质,丰田拼命干到了现在。也可以反过来说,是多亏有了来自客户的严格评价。
我是技术出身,在丰田,许多技术人员都有很想去销售店锻炼一下的意识。我们经常和销售店定期开会,直接听取客户严厉的投诉。任何借口都不好用。因为那里全是真实的客户心声,你只有直接面对。自从有了这个做法,品质就开始上道了。
我在品质这块干了很长时间。
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品质到底是什么。只要管理好了,品质就能搞上去吗,实际上,并不是那回事。为什么?因为做出品质的,是人。
我始终觉得,没有人会想做出很差的东西。那为什么却总有不良品出现,总有失败出现呢?那是因为“机制”出了问题。在长期的品质管理工作中,我总结出了这一点。那我们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我们每一个人,领导也好,员工也好应该怎么做呢?
我在工厂里推行了“机制”改革的工作。在那里,涌现了许多实现高品质的成功事例。

日本的公司里是不是有些不对劲的地方?大家经常说,日本人是劳苦命,总是在拼命努力。
但是,一辈子拼命努力却没有任何结果,这样的人到处都是。
上司训斥,客户抱怨。
想想看,这难道不是一个极其不合理的现象吗?
因此干起来很没劲。努力了却没有结果,这是我觉得很不正常的一件事。
随着泡沫经济的破灭,取而代之的是“失去的20年”,日本的产业实力大幅度衰退。
那时日本产品的最大优势在于大批量生产的稳定品质,极少有不良品出现。
但如今,价值观已经变了,个性变得更为重要,必须为迎合客户喜好而迅速行动。
大家常说,如今这个时代,不是强大的公司能够存活,而是能够变化的,行动迅速的公司才能最终活下来。
然而,日本的公司快吗?我看丰田也未必快。这就意味着,我们将无法对应新的时代。
那怎么办才好。复活的关键词里有一个是“提速”,提高白领的生产性(效率)。
白领们也许对这点有意见,自己明明已经那么拼命了,你们怎么还能说这样的话。
人们常说丰田的生产现场很厉害。世间总是评价丰田技术高超、产品质量过硬。但是,人们是怎么评价丰田的白领的呢?从没听到谁说,丰田的白领真厉害啊。我想起来就惭愧,多么想也听到人夸夸丰田的白领!
那么困难的入司考试,那么高的淘汰率,能进入丰田公司的,想必都应是优秀的人才。有这么些聪明脑瓜子们聚在一起,得到的评价却不如现场人员,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我想这不合理。那到底是什么导致这种事情发生?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问题就在于“工作的开展方法”上,我发现了这一点。
我从2004年起,在比利时担任欧洲一个当地分公司的总经理。在那里我感受到了白领工作的不同。有速度感,决策快,不断在对应新的变化。
回到日本,吃了一惊,因循守旧、意见摩擦、协调会议、修补返工……。虽说可能也确实是在老实的打磨业务品质,但那种速度感,输给了外国。
仔细调查了一番,我发现,日本的大公司里,在提高白领工作效率这方面,真正踏实开展的例子少之又少。
说来可能太不客气,大家也就凭着点精神在干活。但是,要和全世界的对手作战,这真的没问题吗?
我想,这也是日本“失去的20年”的其中一个原因。仅仅靠生产现场的强大,赢不了。
那么怎么改才好?
今天的丰田,正在推行新的体制。要成为领导者必须完全理解丰田正要做的这些事情。
接下来,我将向大家介绍下丰田公司内部称之为“自工序完结”的活动。

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顾问·技术总监佐佐木真一


序章丰田正在全司推行的“自工序完结”活动的整体思路
职场中常见的六种上司苦瓜脸
例如,工作中发生的下面这样的事。
1、“把这个总结一下。”上司拜托部下做个文件。
“是!知道了!”
但是,看到做好的文件后,上司脸色不太好。
上司:“不对,这是要拿去和客户商量的东西,这文件到处是司内的专用词汇好像……”(心想:早说清就好了)
部下:“那我重新做一下吧”
(心想:你早说啊)
部下拼命干了,但是却没有得到上司好的评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呢。恐怕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吧:

-------------------------------------------------------------------------------------------
为什么要总结这份文档,“目的”没有实现共享
-------------------------------------------------------------------------------------------

还有类似这样的事情:
2、“我要和部长商量下,你帮我把这个数据汇总下吧”,上司拜托部下。
“是!知道了!”(好!加油汇总去!部下心想。)
做完后,上司的脸色凝重。
上司:“不对……不用搞的这么细”(心想:而且还交的这么晚,本来粗略做下就可以的。)
部下:“弄那么简单就好了啊……”(心想:搞什么!)
再一次,部下拼命干活,却最终听到的是上司遗憾的声音。
怎么回事?恐怕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
-------------------------------------------------------------------------------------------
要总结成什么样的资料,“完成后的整体性要求”没有实现共享
------------------------------------------------------------------------------------------

还有其它的例子。
3、“这个今天可以搞完吧,去干吧!”上司对部下安排道。
“是!知道了!”
结果,上司傍晚时面带愠色。
上司:“还没搞完?快点啊。只剩一个小时了。”(心想:唉,早知道把做法也教给他就好了。)
部下:“是,我尽快。”(心想:一开始把做法确认下就好了……)
上司当初觉得放任也可以安心,部下也觉得可以搞定。结果变成了这样。恐怕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
-------------------------------------------------------------------------------------------
资料要怎么样做,具体的“制作顺序”没有实现共享
------------------------------------------------------------------------------------------

这样的例子还有。
4、“这次的活动企划没问题吧,拜托你了啊”上司说道。
“和上次活动内容一样的搞法,我觉得没问题”
结果等到活动即将开始前,部下反映:“活动会场用不了了”。上司大怒。
上司:“会场租借难道就没有个书面合同吗?”
部下:“只是电话预订了”
谈好的事当然要落到书面上去,结果没做。上司因此非常失望。是因为下面这个原则搞忘记了吧:
-------------------------------------------------------------------------------------------
各项工作中,怎样的状态才叫没问题,没有实现共享
------------------------------------------------------------------------------------------
再举一个例子吧。
5、部下对上司说:“我想按照这个方案去做”。
但是,上司看着提交上来的资料满脸不满。
上司:“A和B的信息你掌握了,但是关于C的信息你没考虑吗?”
部下:“啊!C的信息漏掉了。我马上去修改……”
做了改、改了做,上司、部下都累。干劲就这么没了。怎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呢?
-------------------------------------------------------------------------------------------
工作的必要信息,没有把握全面,存在疏漏
------------------------------------------------------------------------------------------

这样的案例还有。
6、“按照你前任留下来的制作顺序把这个资料做下吧”,上司说道。
“是!知道了!”
结果,上司满脸怒色。
原来部下觉得这个资料不需要用原来那么复杂的方法,改成了一种不同的更有效率的做法。
上司:“你看!客户骂过来了!说和以往不同。”(心想:早知道理由说清楚就好了)
部下:“实在是对不起”(心想:先确认下就好了)
有自己判断就可以的东西,也有必须要遵行的东西,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因此,必须要牢记。
总的来说,还是因为下面的这点原因:

-----------------------------------------------------------------------------------------------
工作顺序和规则,有它的一个“理由”,结果却自己随意作出了判断
-----------------------------------------------------------------------------------------------

最基本的一些东西,职场中并没有做到

举了6个例子。每一个当中,部下都在拼命努力的工作。但是,都没有得到上司的正面评价。理由,我总结为6个。

1、为什么要总结这份文档,“目的”没有实现共享。
2、要总结成什么样的资料,“完成后的整体性要求”没有实现共享。
3、资料要怎么样做,具体的“制作顺序”没有实现共享。
4、各项工作中,怎样的状态才叫没问题,没有实现共享。
5、工作的必要信息,没有把握全面,存在疏漏
6、工作顺序和规则,有它的一个“理由”,结果却自己随意作出了判断

看了这些,你会有个怎样的印象?
这都是工作的基本要求,在我的公司里根本不会发生。
能说出这样的话的领导者,我想恐怕不存在。
实际上,我觉得,在办公室里这样的事情大量存在。修改、重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大量的浪费,降低了生产性,阻碍了工作的进度。同时,还削弱了员工士气,导致干劲提不起来。
因此可以说,为了不产生这些状况,我想有些事情是绝对要做到的。我们必须认识到:“其实是最基本的东西没有做到。”
从这一点开始,为了提高工作的质量,丰田采取了一种全新的思路。这个活动,从工厂的生产现场开始,到现在的办公室部门,已经在全公司展开。
不管是成为管理者之前,还是之后,我始终觉得,拼命努力干了活,却得不到好结果的这种不合理,在公司里太多了。因此,也可以说,这个活动就是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现象。
丰田公司内部,将这个活动命名为“自工序完结”。为什么取这个名字,后面会详谈。在海外,这个活动直接按照日文罗马字称之为“JiKotei-kanketsu”,略称“JKK”活动。

事务部门里提高生产性的意识很弱
每一个人,无论是谁,都不希望工作搞错了挨批评、出错、推到重来。因此,每个人开展工作时,自己心里也在说,不要出现这些情况啊。
公司也好、上司也好,也在传达给部下这种希望,不要出现这些情况啊,大家都在努力。那为什么现实却总是发生呢。
这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事。
“不能那么做”,“发生那种事不行”,仅有这种单纯的“操心”,是行不通的。仅仅靠脑袋想,也得不到结果。仅靠“操心”,最后必定失败,因为还是工作的开展方法出了问题。
在这里我想到的是,不能仅靠“操心”,还应该有更科学的开展工作的方法,是能消除差错,不用返工也能做好的工作方法。这就是“自工序完结”。
这个活动从工厂起步,在现场和技术人员的广泛参与下,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在品质管理的检查工序那里,有个总是出问题的地方,通过这个活动一口气得到了解决。
随后,考虑到是否可以把生产现场的成果也扩展到事务部门,从2007年1月起,“自工序完结”成为了丰田的公司方针。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详情,丰田的工厂作为生产现场一开始就有一个每年提高生产性的指标。
汽车行业竞争激烈。日本的生产现场面临着劳务费位居世界前列的现实。能源费也不便宜。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提高生产性呢。丰田的生产现场通过彻底推进“改善”,通过省人化、开发节能技术等下死决心的活动,成功挑战了生产性的提高。
实际上,“自工序完结”也是在这些提高生产性的努力中诞生的。我觉得这是生产性目标所带来的重大贡献。
另一方面,在事务部门,或者说白领部门,并没有生产性的目标。因此,生产性的意识也就极为低下。工作惯例是要决定一件事,反而是应多花时间才能得出正确结论。我当时留下的是这种印象。
比起自己花时间思考和干活,上司更愿意对部下进行评价。上班过程中,时间还早时,把东西拿给上司看,问“这个怎么样”,他会说“再做一遍”。但等到加班到晚上时,他又会说“真是努力啊”。
还有种上司,即便是差不多搞好了,你第一遍提交,也肯定不会得到OK。再搞一遍,又打回来了。有些上司觉得这才是叫工作。但是,你问哪里不行,他是不会说的。
简单一句话,就是单纯要让你再努力点。总之不拿过来三次,不能让你过。但是,当拿过来三遍时,哪怕做的很一般,也会给通过。我印象中,这种工作方式越来越常见。

要是有了谁都能决断的依据,上司并不必要
我本人有过海外工作、带过外国人下属的经验。日本的工作给我的感觉是,返工的现象比什么都多。
这点从根源上讲是因为上司对部下的授权不够。总是要上司指示后,工作才能有进展。因此,部下开展工作时也总是想着上司。“这个上司一定无法理解”“上司可能接受不了”“必须要让人觉得我更加努力了”,老想着这些,部下就做了不必要的工作,因此,返工也多了,琐碎的事也多了,工作量也增加了,加班也就多了。
再看上司这边,又总是拿不定主意。慎重、再慎重,再花些时间来干。因此还要等部下的材料。考虑这,考虑那。这个数据也要,那个数据也要,其实要的都是些没必要的数据。
总是在质问,部下拿点东西过去,就会说“先把这个做了”,结果又增加了一个工作。不管过了多久,就是出不了结论。
这样下去,部下精疲力竭。真的可以说,如果有了谁都可以决断的依据,上司根本没必要有。
总而言之,“如果有那些的信息的话,就可以拿定主意”,这样的“前提”没有实现共享。因此,白白耽误时间。
这点也是在海外感受到的,在日本,首先信息的共享就没有做到。换句话说,什么工作要做到什么程度的水平,这个标准没有实现共享。谁有着什么样的知识,也没有共享。因此,问隔壁两分钟就可以知道的东西,结果花了两小时来查。
实际上,日本的事务部门,大量存在着经验性知识。“只有那个人才能做”成为了一种价值,或者说正在成为一种可能的价值。让那件工作变得只有我能做,成为了一种氛围。
这就导致了,人员变动时,产生大量的浪费。因为是经验性知识,新人就要从零开始。要掌握一项工作,需要花大量时间。
这种浪费并非本意。但是,有必要认识到,我们也仅仅就是停留在“打算要改”“将要搞一下”这种程度。这还只是单纯的“操心”。其实,还潜在着大量的浪费。


与“改善”相辅相成使“改善”得到落实
遗憾的是,即便在丰田,这样的工作方式也大量存在。我作为技术员一直在追求更高的生产性。熟知现场的人,讲起事务部门的工作尤其咬牙切齿。
但是,首先要知道的是,再这么干下去,和海外的竞争就会输。要提高生产性,必须要更快的拿主意。
这样,“操心”不能仅仅停留在“操心”,而是要科学的思考怎么办,要开展“自工序完结”活动。
所谓“自工序完结”,就是要彻底的、科学的实现只做正确的工作,只生产优质产品的工作思路。
如果根据这个思路来深究下我们的工作,我们会想到,迄今为止我们放弃了的事务人员生产性提高活动,是否能够有新突破。
在丰田,有许多广为人知的专用词汇。像“改善”“QC循环”“丰田生产方式”等等,那么这个新的“自工序完结”活动,在这中间应该处于什么位置呢?
从根本上说,能够覆盖丰田品质及生产性工作的,是丰田生产方式。而改善则是其中的持续开展的无止境的活动。同时,“QC循环”则可说是促进改善的活动。“自工序完结”则是针对要怎么办才能工作的更好,所进行的科学的思考。不是针对部分工作,而是全体。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说它与改善就如同车的两个轮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带着“自工序完结”这个帽子,实施改善,改善必定不会走回头路,将得到不断落实。
概念上,也许还是有些没说清的地方。下一章里,我将以真实的丰田办公室事例以及个人经验为基础,从这个新活动为什么会诞生开始,详细的向各位介绍。

zjsh527 2022-6-29 09:09:15
真心不错,很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leocai 2022-7-9 16:56:18
还没有中文版吧,可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

GMT+8, 2024-5-11 18:56 , Processed in 0.28918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