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 20862

“小农经济”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_ 工业工程网 [复制链接]

IE28号 2010-10-3 02:06:10
我国物流业目前还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公路、铁路和水运都“各自为政‘、分割规划,给物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体制障碍,而物流的特点是不能单独依托于任何一种方式,必须依靠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结。
  据山东省经贸委的统计显示,由于无序竞争和政策等瓶颈,现有物流企业中有50%处于亏损状态,20%处于保本状态,物流企业车辆实载率仅在60%左右。据了解,这种状况在物流业具有普遍性。业内人士提出,中国物流业整体水平比较落后,物流成本非常高,效率低,但市场潜力巨大。
  体制制约是根本原因
  物流企业急速膨胀凸显出政策滞后、多头管理和无序竞争的问题。据了解,我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物流企业标准与物流企业分类标准,物流企业的政府主管部门有十多个。而由于几乎没有行业进入门槛,物流企业数量及规模失控,在一些地方,三五个人、两三辆车、一部电话就能成立物流企业,企业间争相压价、互相拆台的事件时有发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国际物流高峰会‘上强调,由于现行体制的原因,利益驱动、地区封锁和行业分割的问题仍比较严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中国现代物流发展具有很强的层次性,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物流发展的水平有很大差距,他们对政策的需求也不同。多年来形成的壁垒不可能一朝打破,还需要一个过程。
  物流专家王之泰指出,中国建设物流平台目前还处于“小农经济‘状态,公路、铁路和水运都“各自为政‘,物流要素的分部门管理,物流基础平台比如铁路、公路、水运的分割规划,给物流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体制障碍,而物流的特点是不能单独依托于任何一种方式,必须依靠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结。
  对企业来说,不断重新装卸、运输和组织将造成更多成本消耗,其中还包括时间成本。因而,基础资源分割最直接的后果是,企业往往选择单一途径运货,以避免衔接中产生新的成本。比如,只用公路运输,这也是公路超载超限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王之泰同时强调,全国的铁路、公路网没有综合起来进行规划,势必会让物流业的发展付出很高的体制成本;体制成本还体现在物流业的配套政策方面。
  物流产业的发展涉及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与运输标准等各方面,但这些方面在国内分属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也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
  物流资源极度分散与浪费
  从去年开始,运力紧张、物流水平低下日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之一。在该次峰会上,禁用词语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强调,重工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货物运输量大幅增加,尤其是钢铁、石油、化工产业增速较快,带动了运力需求快速增长。
  有数据表明,目前中国铁路的满足率还不到1/3,公路运输也严重不足。“八五‘计划实施以来,中国物流产业对gdp总量的平均贡献率为8.1%,这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甚远。效率低下也显示出中国物流业系统的水平,美国一辆货车的工作量,大约等于中国20辆货车的工作量。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贺登才认为,中国物流企业数量繁多,但质量普遍不高。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时期“大而全,小而全‘经营思想的影响,许多工商企业都有一套独立的后勤服务系统。这些物流资源成为企业经营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产、供、销到储存、加工、装卸搬运、包装、运输等,样样俱全。企业不愿意把物流外包或交给第三方,造成物流资源的极度分散与浪费,并直接导致物流企业的市场需求不足。目前,中国的原材料物流只有18%,产品销售物流只有16%,都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
  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物流企业多数只能提供基础物流服务,能够集成、整合几个阶段物流服务的企业相当少,能实现全过程服务的第三方物流几乎为零。
  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物流服务商85%的收益来自运输和仓储管理等基础性服务。大部分物流企业的获利情况并不理想,高利润物流公司主要集中在快递业、航空运输及保税区物流等相对垄断的行业。
  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物流体系的落后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在生产环节的利润率越来越低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体系不仅不利于物流业乃至整个流通体系的发展,更使国内企业不容易摆脱生产成本低、交易成本高的不平衡的状态,影响企业的竞争力。
  调查显示,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至40%,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是10%左右;中国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因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左右。
  王之泰认为,造成物流成本高的关键因素,是中国实物物流平台的制约。他认为,中国实物物流平台问题太严重,不但总量资源短缺、技术短缺,资本短缺也相当严重。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物流院副院长何增荣认为,物流基础设施不匹配、技术装备低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在“条块划分、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中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配套性、兼容性差,系统能力不足。
  另外,中国物流企业虽然数量多,却普遍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中物协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树森提出,在中国,真正实行全方位物流服务、设备相对完善的物流企业是零。即使一些“中字头‘的大型国有物流企业,也很少配备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至于配备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搬运工具的则更少;70%以上的物流企业都是使用普通平房仓库和人工搬运车、普通起重设备。
  专家认为,要解决中国实物物流平台的问题,国家必须进行有效规划,这既包括技术性规划,还应有体制性规划。
  在业内人士看来,尽管最近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发展的政策,且年内也可能出台“物流产业发展大纲‘,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国内物流业的系统水平不足、体制成本过高等问题。只有从体制、从降低物流成本入手,从物流的合理化、经济化、科学化角度设计物流流程,并有效地整合和系统化物流依托的基础资源,才能真正缓解高昂的物流成本压力。
@Xizi_Ms10TLTd 2019-5-19 13:27:39
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手机版|精益人 ( 沪ICP备19004111号-1 )

GMT+8, 2024-6-7 04:38 , Processed in 0.23488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Lean.ren X3.5 Licensed  © 2001-2030 LEAN.REN